案例
上初中的晓晓长得十分帅气,高鼻梁、大长腿,有点“偶像剧男主”的范儿,颇受女生们青睐。然而,晓晓妈妈却忧心忡忡,担心孩子陷入早恋。
真是怕什么就来什么!
一次,妈妈在帮晓晓整理房间时,发现了一封女生用英文写给晓晓的信,信纸上还有淡淡的香味,内容大致为“不许跟某某聊天,打招呼也不行,每天晚上必须说一遍喜欢我”。信中的言辞表明,晓晓与这个女孩的关系已经非同寻常。
于是,妈妈决定晚上亲自接晓晓放学,谁知在学校门口,她却看到晓晓拉着一位女生的手亲密地往前走。
一回到家,妈妈就拿出那封信,进行了“轰炸”教育,并向晓晓提出了禁止交往的命令。
“多大一点事情,你至于吗?”晓晓竟然毫不脸红地对妈妈说。
对照判断
看一看,您家的孩子,是否出现了以下行为表现?
01
突然变得爱打扮,常对着镜子左顾右盼,并要求父母添置时髦的衣服。
02
回家后喜欢一个人躲在房间里,或在一旁想心事,时常走神发呆。
03
情绪起伏大,有时兴奋、有时忧郁、有时烦躁不安。
04
经常与异性联系,也不避讳家长。
05
经常有一些来路不明的小礼物,也喜欢买些小礼物送给异性。
以上的行为表现对照,仅帮助家长观察并了解孩子近期行为和思想的变化,并不能推论出孩子一定有“早恋”迹象。
如果家长真的发现孩子有“早恋”的迹象,也不应把“早恋”看作十分邪恶的事,把它和品行恶劣、不求上进画上等号。相反,家长应采取适当疏导的方式,在尊重孩子情感的前提下,引导他们处理好理智与冲动、爱情与友情、期望与现实之间的关系。
想一想,面对突然变化的孩子,您是如何对待他的呢?
01
一旦发现问题,无法保持冷静与理解,严厉指责孩子,不容再犯。
02
担心孩子因早恋荒废学业,竭尽全力地给他摆事实、讲道理,对他进行思想教育。
03
切断孩子与外界联系的一切可能,让他没有机会再分心。
04
想与孩子坐下来聊一聊,但发现孩子有自己的想法,根本无法沟通,非常苦恼。
05
因为强烈阻止孩子的行为,经常与孩子发生口角,亲子关系变得紧张。
如果您有类似上述选项中的做法,说明您对孩子在该阶段的性心理特点并不了解。“早恋”往往是青少年性心理发展中一个朦胧的实践阶段,它单纯且不稳定。
关键知识
“早恋”这个称呼并不是一个科学概念,而是家长、学校乃至社会对青少年过早陷入恋爱现象的一种带有批判色彩的称谓。
其实,青春期恋爱是有生理基础的,它是个体在身体发育到一定阶段时自然产生的心理、行为趋向。随着孩子进入青春期,他们的第二性征迅速发育,这个年龄段的孩子由于荷尔蒙的影响,对异性产生好奇,有些孩子在懵懵懂懂中走到一起,这是一种正常的生理和心理发展过程。但在这个阶段,孩子们可能会有些冲动和懵懂,他们尚未完全理解恋爱的长远影响、责任以及如何平衡恋爱与学习的关系,对于这样的孩子,家长的引导尤为重要。同时,受到文化和媒体的影响,青少年接触到的外界信息十分广泛,这也可能导致他们在青春期出现恋爱行为。
青春期恋爱是一个令家长头疼的问题:管松了,孩子可能会缺少必要的引导;管严了,可能会引发孩子的一些极端行为。因此,如何正确看待这一现象,如何判断孩子是否真的在恋爱,如何把握好教育的“度”,以及如何引导孩子正确认识和处理青春期的情感波动,都是家长需要学习的课题。
建议方法
01
不用重压打击
家长发现孩子的行为出现异常时,不要一味地用指责、讥讽,甚至惩罚的方式来对待孩子,同时要避免说出伤害孩子自尊心的话。家长不应采取跟踪、盘问、调查的方式来处理问题,比如去学校、联系对方父母、向邻里诉苦,以免引起不必要的关注,激发孩子的逆反心理,导致情况恶化。作为家长,遇事应先保持冷静,反思自己在教育过程中是否有不当之处,有没有给予孩子足够的爱和关注,以调整教育方法。同时,家长应该思考孩子能够接受的解决方案。
02
保持平和心态
该年龄段的孩子对异性萌发出爱慕之情是很自然的现象。家长要以平常心对待,理解和包容孩子的行为,给孩子以充分的尊重和信任,尝试以“朋友的身份”与孩子进行平等的交流,循循善诱,帮助孩子处理情感波动的问题。家长要让孩子了解青春期恋爱可能带来的影响,跟孩子探讨与爱情有关的社会道德和恋爱中的责任。通过这样的对话,孩子能学会评估恋爱与学业的优先级,并妥善处理两者之间的关系,也会更冷静、客观地看待这段关系,至少不会盲目地深陷其中。有的孩子可能会从这段关系中吸取有益的经验,或把这种关系转化为学习的动力。
03
倾听理解孩子
一开始,家长不必急于强调早恋的负面影响,可以先询问孩子:“你为什么喜欢他?他什么地方吸引了你?”如果孩子对你足够信任,就会逐渐打开自己的心扉。同时,家长可以引导孩子养成写日记的习惯,文字可以为情感提供一个宣泄的途径,以减轻心理压力。此外,鼓励孩子积极参与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动,可以转移其注意力,孩子的爱好广泛了,视野也随之开阔了,也许青春期恋爱的情感就会适当地减弱和转移。
04
传达正确观念
当发现孩子有恋爱倾向时,家长不妨给他们讲讲自己的故事,谈谈当年的恋爱史或自己的恋爱观,有时也可以通过适当“杜撰”把正确的价值观、道德意识、恋爱观等传达给孩子。家长还可以从电视、书刊等渠道找一些青春期恋爱的故事,并通过和孩子谈新闻、聊天的方式讲给孩子听。如果身边有现成的事例,家长也可以旁敲侧击地讲给孩子听,生活中的事例更具生动性、真实性,也许会带来意外的效果。
重点回顾
在青春花季,许多少年都曾对异性产生过朦胧的好感,这是极为正常的现象。如果家长发现孩子疑似有情感上的纠葛,不要急于给孩子的行为下“早恋”的定义,而是要保持冷静和理解,从孩子的心理和情感需求入手进行分析和引导。家长要认识到,所谓的“早恋”,实际上是青春期孩子情感向外发展的一种表现,因此要耐心疏导和点拨孩子,关注孩子的身心变化,引导孩子正确处理人际关系,特别是“早恋”中的男女关系。此外,建立起和谐的家庭关系和良好的亲子关系至关重要,这不仅有助于孩子在各个层面的人际关系中找到平衡,还能为他们提供一个健康的成长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