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学问心理教育,孩子对学习没兴趣?这些激发方法让学习变有趣
创始人
2025-08-26 13:54:15
0

“一提学习就躲,宁愿玩玩具也不碰课本”“上课走神发呆,说‘学习太无聊’”“被迫学习时敷衍应付,心思完全不在上面”—— 孩子对学习没兴趣,不是 “天生不爱学”,而是学习在他心里等同于 “枯燥的任务、被动的灌输”,没和 “快乐、好奇、成就感” 挂钩。就像你之前通过 “积木学数学”“绘本延伸学习” 联结兴趣与知识一样,激发学习兴趣的核心是 “把学习藏进孩子喜欢的场景里”,让他在 “玩、探索、创造” 中自然接触知识,而非刻意 “教”。以下方法从 “低压力、高参与” 角度设计,帮孩子重新发现 “学习原来这么有趣”。

一、“游戏化学习”:把知识变成 “能玩的游戏”,让孩子主动靠近

孩子天生喜欢游戏,当学习以 “游戏” 的形式出现,能瞬间消除他的抵触心理 —— 不用复杂教具,利用日常场景和简单规则,就能让知识变得 “好玩又好记”,就像你在 “自然材料创意” 中让孩子通过拼贴激发创意一样,游戏化学习能让孩子在 “玩” 中不知不觉吸收知识。

1. 学科知识 “游戏化改造”:让课本内容 “活” 起来

  • 数学:从 “做题” 变成 “闯关游戏”
  • 低龄孩子:玩 “数字寻宝”—— 把写有数字的卡片藏在家里各个角落,让孩子找到后 “用数字说一句话”(比如找到 “3”,说 “我有 3 个玩具”);玩 “形状配对”—— 用硬纸板剪出圆形、方形、三角形,让孩子把形状和家里对应的物品(如盘子、书本、三角尺)配对,边配对边说 “盘子是圆形的”。
  • 高龄孩子:玩 “计算大挑战”—— 家长和孩子轮流说 “计算题”,比如 “3+5=?”“12-4=?”,答对得 1 分,答错扣 1 分,积分兑换 “10 分钟自由时间”;玩 “数学谜题”—— 用 “小明有 5 个苹果,吃了 2 个,又买了 3 个,现在有几个” 这类生活场景题,让孩子通过 “讲故事” 的方式算答案,减少 “做题” 的压力。
  • 语文:从 “背诵” 变成 “趣味互动”
  • 低龄孩子:玩 “汉字猜猜乐”—— 用肢体动作模仿汉字形状(比如 “山” 字张开手臂比出 “山峰” 的样子,“水” 字手舞足蹈模仿 “水流”),让孩子猜是什么字;玩 “绘本角色扮演”—— 读《小熊过桥》后,让孩子扮演小熊,家长扮演桥和小鱼,边演边复述故事,把 “背诵” 变成 “演故事”。
  • 高龄孩子:玩 “词语接龙”—— 从 “天空” 开始,接 “空气→气球→球拍”,接不上的人 “表演一个小节目”;玩 “句子创编”—— 给出 “太阳、小鸟、花园” 三个词,让孩子编一句完整的话(比如 “太阳出来了,小鸟在花园里唱歌”),鼓励编出 “不一样的句子”,激发语言创造力。
  • 英语:从 “记单词” 变成 “情境对话”
  • 低龄孩子:玩 “单词手势舞”—— 学 “apple” 时,双手比出 “苹果” 的圆形;学 “run” 时,边说边做 “跑步” 的动作,用 “动作 + 单词” 加深记忆;玩 “玩具英文命名”—— 给孩子的玩具(如小熊、积木、汽车)贴上英文标签,玩玩具时说 “这是我的 teddy bear”“我在搭 blocks”,把英语融入日常玩耍。
  • 高龄孩子:玩 “英文小剧场”—— 设定 “超市购物” 场景,孩子扮演收银员,家长扮演顾客,用英语对话(“Can I help you?”“I want a pen, please.”);玩 “英文动画片段模仿”—— 截取《Peppa Pig》的短片段,让孩子模仿角色的语气和台词,在 “模仿” 中自然学会表达。

2. 游戏化学习的关键:不追求 “学会多少”,只关注 “是否开心”

玩游戏时,别追问 “这个字记住了吗”“这个单词会读了吗”,而是关注孩子的参与度 —— 比如孩子玩 “汉字猜猜乐” 时笑得很开心,即使没记住所有字,也值得肯定:“你刚才模仿‘水’字的样子太可爱了,玩得开心就好!” 当孩子觉得 “学习游戏很好玩”,会主动要求 “再玩一次”,知识会在反复玩耍中自然内化,比 “刻意教” 更有效。

二、“生活场景学习”:让知识融入日常,让孩子发现 “学习有用”

孩子觉得学习 “没意思”,很多时候是因为 “不知道学了有什么用”—— 课本上的知识和生活脱节,自然提不起兴趣。就像你在 “家庭小实验” 中让孩子通过 “绿豆发芽” 学习科学知识一样,把学习融入买菜、做饭、散步等日常场景,能让孩子发现 “原来学习就在身边,还能帮我解决问题”,从而主动探索。

1. 日常小事 “藏知识”:让学习自然发生

  • 买菜时学数学

带孩子去菜市场,让他帮妈妈 “算价格”(比如 “买 2 元一斤的青菜,买 3 斤需要多少钱”)、“数数量”(比如 “妈妈买了 5 个西红柿,你帮我数一数对不对”);看到不同的蔬菜,教他说 “黄瓜是长长的、绿绿的”“胡萝卜是圆圆的、红红的”,在 “买菜” 中同时学数学和语文。

  • 做饭时学科学

让孩子参与简单的做饭步骤(如洗菜、打鸡蛋、搅拌面粉),边做边聊:“你看,鸡蛋打进碗里是液体,放到锅里煎就变成固体了,是不是很神奇?”“我们把面粉和水混合,揉一揉就变成面团,这是为什么呢?” 用 “生活现象” 激发孩子的好奇心,让他主动问 “为什么”,再用简单的语言解释科学原理(如 “加热会让鸡蛋里的蛋白质变样子”)。

  • 散步时学自然

小区或公园散步时,引导孩子观察自然:“你看这棵树的叶子,有的是尖的,有的是圆的,为什么不一样呢?”“蚂蚁在搬面包屑,它们是怎么找到食物的?” 带一本 “自然绘本”,遇到对应的植物或动物时翻出来对照,让孩子知道 “原来我看到的东西,绘本里也有介绍”,把 “户外玩耍” 和 “自然知识” 关联起来。

2. 让孩子 “体验学习的用处”:从 “被动学” 到 “主动用”

  • 学了 “重量” 概念后,让孩子帮妈妈 “称水果”(用厨房秤称苹果的重量,说 “这个苹果有 200 克”);
  • 学了 “方向” 概念后,让孩子帮爸爸 “看地图”(在小区地图上找 “游乐场的位置”,说 “游乐场在我们的东边”);
  • 学了 “季节” 相关的古诗后,散步时让孩子 “找和古诗对应的景色”(学《春晓》后,找 “春天开的花、发芽的树”)。

当孩子发现 “学的知识能帮我做事”,会逐渐明白 “学习不是没用的任务,而是能让我更厉害的工具”,兴趣会在 “有用” 的体验中慢慢培养。

三、“兴趣延伸学习”:从孩子的 “热爱” 入手,让学习成为 “兴趣的延伸”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热爱 —— 有的喜欢画画,有的喜欢汽车,有的喜欢恐龙。就像你在 “废旧材料改造” 中从孩子喜欢的 “积木” 切入一样,把学习和孩子的兴趣结合,能让他觉得 “学习是为了更好地探索我的热爱”,而非 “额外的负担”。

1. 按兴趣分类设计学习活动

  • 如果孩子喜欢 “画画”
  • 学数学时,让他 “画数学”—— 画 “5 个苹果,吃掉 2 个,剩下 3 个”,用画图理解 “减法”;画 “不同形状的房子”(圆形的屋顶、方形的墙、三角形的窗户),在画画中认形状。
  • 学语文时,让他 “画故事”—— 读完《小蝌蚪找妈妈》后,画 “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学 “春天” 的课文后,画 “春天的花园”,并给画配一句简单的话(如 “春天,花园里开了很多花”)。
  • 学科学时,让他 “画自然”—— 观察蚂蚁后,画 “蚂蚁的身体(头、胸、腹)”;观察植物后,画 “植物的根、茎、叶”,在画画中了解 “生物结构”。
  • 如果孩子喜欢 “汽车”
  • 学数学时,让他 “给汽车分类”—— 按颜色分(红色汽车、蓝色汽车)、按大小分(大卡车、小汽车)、按数量分(3 辆轿车、2 辆公交车),在分类中理解 “数学概念”。
  • 学语文时,让他 “编汽车故事”—— 说 “我的小汽车今天去了哪里,遇到了什么事(比如 “我的消防车去救着火的房子,路上遇到了救护车”)”,在编故事中锻炼语言表达。
  • 学英语时,让他 “认汽车英文”—— 教他 “car(汽车)、bus(公交车)、ambulance(救护车)”,玩玩具汽车时说 “这是 my car”,把兴趣和英语结合。
  • 如果孩子喜欢 “恐龙”
  • 学数学时,让他 “数恐龙”—— 玩恐龙玩具时,数 “有多少只食肉恐龙、多少只食草恐龙”;比较 “霸王龙和三角龙谁高谁矮”,在玩耍中练数数和比较。
  • 学语文时,让他 “读恐龙绘本”—— 读《恐龙百科》后,让他 “给妈妈讲恐龙的故事”(比如 “霸王龙喜欢吃肉,它的牙齿很锋利”);教他写 “龙、牙、爪” 等和恐龙相关的汉字,关联兴趣降低写字压力。
  • 学科学时,让他 “探索恐龙知识”—— 问他 “恐龙为什么会灭绝”,一起查绘本或纪录片找答案;用橡皮泥捏恐龙,讨论 “恐龙的身体结构为什么适合生存”,激发科学探索欲。

2. 兴趣延伸的关键:“孩子主导,家长跟随”

别把 “兴趣延伸学习” 变成 “变相的任务”,比如孩子喜欢画画,不说 “你画完这幅画,就要学 10 个汉字”,而是说 “你画完后,能不能给妈妈讲讲你画的是什么?我们可以一起给画起个名字”。让孩子觉得 “学习是兴趣的一部分”,而非 “兴趣的附加品”,他才会主动把学习和热爱结合,甚至主动问 “妈妈,恐龙的英文怎么说”“我能画一画数学题吗”。

四、避开 “兴趣激发的 3 个误区”:别让 “好心” 破坏孩子的热情

  • ❌ 不 “用兴趣当诱饵”:不说 “你好好学完这页题,就给你玩汽车”—— 这种 “学习换兴趣” 的模式,会让孩子觉得 “学习是痛苦的,兴趣是奖励”,反而强化 “学习没意思” 的认知;
  • ❌ 不 “过度干预兴趣学习”:孩子喜欢用画画学数学,不说 “你这样画不对,应该按课本上的方法学”—— 就像你在 “创造力活动” 中允许孩子 “用自己的方式创作” 一样,兴趣学习也需要 “自主空间”,过度干预会让孩子失去热情;
  • ❌ 不 “急于求成”:孩子玩了 “汉字猜猜乐” 没记住多少字,不说 “玩了这么久都没记住,白玩了”—— 兴趣激发是 “慢过程”,重点是让孩子 “喜欢上学习的感觉”,而不是 “短期内学会多少知识”,给孩子时间,知识会在反复体验中自然内化。

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不是 “让他立刻爱上所有学科”,而是帮他在学习中找到 “一个喜欢的切入点”—— 可能是用积木学数学,可能是用画画学语文,可能是在买菜时学计算。就像你之前通过 “小目标拆解” 帮孩子建立学习信心一样,兴趣激发也需要 “从一个小场景开始”,让孩子先感受到 “这个学科的某部分很有趣”,再慢慢拓展。当孩子某天主动说 “妈妈,我们再玩一次汉字猜猜乐吧”“我想画一画今天学的古诗”,你会发现,他对学习的兴趣已经悄悄发芽 —— 这份 “主动探索的热情”,比 “学会多少知识” 更重要,会成为他未来持续学习的内在动力。

相关内容

最新资讯

安卓系统数据线几种,探索安卓系... 你有没有发现,手机里的安卓系统,简直就是一个小型的数据宝库呢!而要和这个宝库亲密接触,怎么能少得了一...
雅思成绩不满意,复议成功的概率... 雅思成绩考出来后,如果对成绩不满意,应该怎么办呢? 如果成绩低于自己的预期和英语实力过多,大家可以选...
2025新湘教版高中数学(必修... 湘教版高中数学(A版)必修 第一册电子课本可以方便大家随时随地预习或复习课本知识,为此,我们找到了湘...
江苏科技大学就业怎么样?近50... 在高等教育领域,格局正经历着深刻且意义深远的变革。回溯往昔,为了推动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推动科教兴国...
《生万物》大结局魔改原著,费文... 《生万物》是真的火爆,没想到在暑期档的尾巴还杀出了一部黑马剧,收视率二度破4,在爱奇艺的网播热度,也...
安卓系统有啥生态系统,探索安卓... 你有没有想过,安卓系统这个大热门,它到底是怎么运作的?它背后有一个超级强大的生态系统,就像一个庞大的...
观众缘的玄学,已被她们破解 “平民娱乐”时代,除了粉丝特供的作品目前尚有一定市场基础,任何缺乏该基础的演员,都不宜被限定在某一类...
7旬老太走失3天4夜,救援队用... 极目新闻记者 柳琛琛8月22日晚,山东潍坊高密市一名70岁的老人走失。三天四夜后,26日早上7时许,...
安卓手机更换了系统,焕新体验 你有没有发现,你的安卓手机最近变得有点不一样了?是不是觉得界面焕然一新,操作起来也顺畅多了?没错,这...
凡人修仙传:灵兽无意寻得灵洞,... 古装仙侠剧《凡人修仙传》是由杨阳执导,王裕仁、贾东岩编剧,杨洋、金晨领衔主演,正在热播。韩立本以为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