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化、科研驱动,高校创新实验班培养方式揭秘
创始人
2025-08-27 00:03:04
0

近年来,中国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正在悄然发生转变。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升级,如何培养一批兼具创新力与实践能力的拔尖人才,成为教育领域广泛关注的话题。从“强基计划”到各类“创新班”“实验班”,越来越多的院校正在以“小班化”“跨学科”“科研驱动”等方式,开辟人才培养的“试验田”。

在此背景下,大连东软信息学院近期推出创新实验班,引起广泛关注。据悉,该创新实验班定位为应用型拔尖人才的培养新模式。不同于传统的大班授课,创新实验班强调小规模、个性化培养,并引入跨学科课程、企业导师制和科研项目驱动机制,旨在通过校企联合、产教融合的方式,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尽早接触真实产业问题,提升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最终实现多元化“长板”发展。从该校已发布的信息看,这一举措不仅是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也是在新工科建设背景下的一次教育实践。

事实上,设立创新实验班并非个案。近年来,全国多所知名高校都在进行类似尝试。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的“强基计划”着眼于基础学科的拔尖创新人才;上海交通大学通过“致远学院”为科研潜质突出的学生提供定制化培养;北京理工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等工科学府则开设“卓越人才实验班”,在工程教育与科研实践中提前锻炼学生能力。即便是一些地方高校和民办高校,也开始设立“创新班”或“产业精英班”,以小规模试点的方式探索人才培养差异化路径。

有人指出,创新实验班的意义并不仅限于为部分学生提供特殊培养路径,更重要的是其示范效应:一方面,它突破了传统班级制下的平均化模式,探索更灵活、更个性化的人才培养机制;另一方面,它为高校与企业、科研机构的深度合作搭建了桥梁,加速了教育与产业之间的“双向奔赴”。

可以看到,无论是“强基计划”下的基础学科探索,还是创新实验班这样的应用型试验田,本质上都是中国高等教育在不同层面上对社会需求的积极回应。尤其是在数字化转型加速、新兴产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既懂理论又懂应用的复合型人才,正在成为各行各业亟需的“稀缺资源”。

未来几年,创新实验班或将从“点状探索”逐渐走向“系统改革”,在更大范围内推动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变革。对于大连东软信息学院而言,创新实验班不仅是校内的一次探索尝试,更有望成为民办高校参与国家拔尖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注脚。

随着越来越多高校加入探索行列,应用型拔尖人才的培养路径将日益多元化。这既是对学生个性化发展的回应,也是中国高等教育在转型升级过程中的一次生动实践。

相关内容

最新资讯

苏州:即日起,取消市区范围内新... 为进一步满足居民改善性住房需求,即日起,取消苏州市区范围内新建商品住房取得不动产权登记证书满2年方可...
今日最佳:雷军你被做局了。 来源网络 雷军别看。
E句话 | 王鹤棣方回应网传“... E句话看天下E姐&主播板栗为您打造的世界奇妙物语。我们的宗旨是:来不及了,快上车!E姐看电视脱口秀门...
大兴老干部大学召开2025-2... 为全面提升教学质量,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8月26日,大兴老干部大学组织召开教学研讨...
长阳科技,暂停5亿平隔膜项目建... 【DT新材料】获 悉,8月265日, 长阳科技发布公告,公司董事会审议, 同意公司将“ 年产 6.5...
她与导演同居27年无名无分,去... 她被观众雅称为中国古典第一美人,眉间微蹙,轻笼郁色;眼波流转,倾倒众生。一颦一笑间,似是画中走来的仙...
新造车运动下:字母标奥迪,你会... 上汽奥迪的E5 Sportback开启预售,预售价格23.59-31.99万元,这是上汽和奥迪联合推...
问界M8 EV,售35.98万... 近日,懂车之道获悉,8月25日,四川·成都,鸿蒙智行旗下“问界M8 EV”正式发布上市,共推出6款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