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35期
全文字数:1958 阅读时间:5分钟
讲台方寸间,藏纳星辰大海;党徽闪耀处,映照赤子之心。当平谷的夏日传来高考突破的捷报,我们深知,每一份成绩的背后,都有一群默默耕耘的身影。区委组织部联合区委教育工委、区教委推出【师者·红心】栏目,让我们走近党员教师们,去触摸那些藏在教案里的温度,那些留在校园里的足迹,那些刻在初心上的担当。他们用师者的匠心浇灌希望,用党员的赤诚守望成长,而这,正是平谷教育“一定行”的底气,是万千教育人“一心向党育栋梁”的生动注脚。
“慢飞”孩子的妈妈
北京第一师范学校附属小学平谷分校
党支部书记、校长 于秀娟
三尺讲台、四方教室、一隅校园天地,是我工作了32年的地方。大家好,我是于秀娟,一名用“光”的力量“育”见孩子美好未来的追梦人,今天,我为大家讲述用光育“慢飞”孩子的故事。
1998年
23岁的我刚刚学会如何管理班级,就迎来了一名特殊的转学生,档案上赫然写着四个大字,智力残疾,我的心像是被紧紧抓了一下。他的母亲说:“老师,我就一个儿子,我不想让他在特教学校,您再教教他吧!”那之后,从集体活动到课间游戏的融入,从学科学习到兴趣的培养,我带动全班同学一起“悦纳”这名孩子。那一天,同学们在操场上为他获得长跑冠军大声欢呼,他执意把金牌送给我,羞涩的眼神中我看到了“自信”的光,那光里分明写着“我不笨,我只是比别人开窍晚”!
2016年
我来到北京第一师范学校附属小学平谷分校担任教学副校长。面对学校个性化学生教育难题,老师们束手无策。我把全校“情绪难以自控、心理存在较大问题”的特需生召集到一起,组建校级“雏鹰小队”,当起了“慢飞”孩子的妈妈。我请自闭倾向的孩子带我跑步帮我减肥,打开了孩子心扉;我跟老师们分析“暴力”男孩没有安全感的成因,他的爸爸用打骂教养他长大,他也习得了用打骂解决问题的方法,那一天他又闯祸了,不但打了同学还打了老师,他爸爸在楼道里追着他打,他吓得哇哇大哭不敢回家,我护着他跟他爸爸对抗,“不准打,好好说话!”护着他的样子打开了他心理时刻防备别人的那堵墙,后来我带着老师们为孩子争取责任岗融入集体,让他学会了交往;我用中午休息时间全程陪伴翻墙逃学的孩子,让他到我办公室说说烦心事,说着说着,他就说起来他为逃学做了哪些准备,准备了哪些工具,说着说着,眼神里传递出了“依赖”的光……如今,队员们都实现了跨越式成长。
2018年
43岁的我成为了平谷区妈妈讲堂的志愿者,我多次走进社区、乡村做家庭教育培训,助力家长为孩子营建温暖的家庭阳光之地!我也曾多次走进抑郁女孩、暴躁男孩的家里,倾听他们的苦闷,化解他们的彷徨,我最幸福的是他们的眼里再现幸福之光。
作为数学老师,我发现抽象的数学也常常让孩子们迷茫,为了让孩子爱学数学,我把数学知识融入一个个趣味故事中,那时的技术设备不够先进,我就摇晃铁腿椅子录制火车进站的声音,电脑还没有普及我就剪剪画画做教具……在欢声笑语里数学变得有意思了!无数寒冬酷暑的清晨,坐公交车去城六区听优秀现场课,机会难得一次都不能放过。2004年至今连续5届北京市骨干教师、一届学科带头人,北京市特级教师。
2023年
我48岁,我担任起学校党组织书记兼校长,此时的我更需要集聚团队“光能量”。关键一步,润心党建,团队一体,凝聚红色“师德之光”。重要一步,培养学科骨干,骨干组长对组员负责,研、磨、展,评,直至过关,年级捆绑式评价凝聚组本“光团”,集聚专业“师能之光”。特色一步,每周一,国旗下学生代替老师讲话——宣讲、表彰校园小榜样,打造学生“榜样之光”。
经过2年多的实践探索,“先做父母再做教师”的师德师风建设,“相亲相爱一家人”的校园文化浸润着每个角落……诸多荣誉勋章见证老师和学生成为彼此成长路上的 “光”,“美丽的学童乐园”成为了师生焕发生命活力的地方,各具特色的孩子们如雏鹰般勇敢、自信地撑起翱翔的翅膀!我想说,“慢飞”不是缺陷,而是生命的另一种姿态。
(该文系作者于2025年7月15日在“为党育人 为国育才”第七届北京市大中小幼教师讲述育人故事系列活动暨首届平谷区教育系统讲述育人故事展示交流活动的讲话,部分内容有调整)
来源丨区委教工委、区教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