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8月26日,教育界一则令人痛心的消息传来,南京大学博士东思嘉永远离开了人间,年仅33岁,这一噩耗如晴天霹雳,瞬间在学术圈炸开,让大家震惊之余,更多的是无尽的惋惜。
18岁考入南大并拿下国家奖学金、本科阶段以全国第一斩获李四光优秀大学生奖,后来又在深海科考与国际顶尖实验室绽放光芒的她,却带着未竟的学术理想,在这个秋天猝然离去。
履历堪称“天花板”的东思嘉,为何在33岁骤然离世?她去世前就没什么特别的征兆吗?
陨落的科研新星
近日,南京大学能源与资源学院的办公楼下,几束白菊悄然摆放,清风掠过镌刻着学院名称的石碑,也让无数学术圈人的心泛起涟漪。
这几天,一则令人心碎的消息传开:该院准聘助理教授、博士生导师东思嘉博士,于8月26日不幸离世,生命永远定格在33岁。
这个正值科研黄金期的年轻学者,带着她未竟的学术理想与对海洋科学的热忱,永远离开了她深耕多年的实验室与挚爱的讲台,令人痛心惋惜。
细看东思嘉的履历,每一页都写满了“卓越”二字,是无数青年学子的标杆,正如家长们常说的那句话,“她就是别人家的孩子”。
2010年,年仅18岁的东思嘉就凭借优异成绩考入南京大学,刚入学那年就获得国家奖学金,成为年级里首个获得此殊荣,可见多么优秀和努力。
大学期间,东思嘉更加努力和刻苦,从未停下追赶的脚步,不仅专业课成绩始终稳居年级前列,还主动参与滕辉教授团队的科研项目,从文献整理到实验操作,一步步积累科研经验。
2013年,她凭借在地质资源勘探领域的创新研究提案,一举夺得李四光优秀大学生奖。
这一奖项全国仅设5个名额,而她以总分第一的成绩脱颖而出,成为当时南京大学在该奖项上的“破纪录者”,其优秀程度让人佩服,从某种程度来说,她就是吃这碗饭的人。
大学毕业后,东思嘉前往美国南加州大学留学深造,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在地球化学与海洋学领域潜心钻研,期间还参与了三次大洋航行科考船项目,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
读博期间,东思嘉和团队伙伴自主研发的深海原位反应装置,被写入教材,成为海洋化学领域重要的参考成果,种种迹象,足以见得她在学术研究上的深厚造诣与突出贡献。
在此期间,东思嘉还先后获得南加州大学杰出研究生奖学金、国际海洋地球化学协会青年学者奖等多项国际级荣誉,其博士论文更是入选“美国地球物理联盟年度优秀论文”,不得不说,她真是太优秀了。
博士顺利毕业后,她收到了美国加州理工学院、麻省理工学院等多所顶尖院校的博士后邀请,最终她选择加入加州理工学院,师从诺贝尔化学奖提名学者,进一步提升自己的科研能力。
在加州理工的4年里,东思嘉聚焦专业领域研究,发表SCI论文12篇,还凭借出色的科研评审能力,受邀成为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基金评审专家。
2023年,学有所成的东思嘉毫不犹豫地拒绝了导师的高薪挽留与美国永久居留资格,选择回到南京大学,为祖国做贡献。
离世原因引热议
回到南京大学后,她先后担任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特任副研究员、能源与资源学院准聘助理教授,并迅速组建起自己的科研团队,带领学生开展专业研究。
短短两年,东思嘉便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江苏省重点研发计划等4个项目,培养出3名优秀硕士研究生。
3名研究生中,其中1名学生的研究成果还获得“全国海洋科学研究生论坛一等奖”,自己学的好,还能教的好,东思嘉真是全面发展,能力太卓越了。
可惜天妒英才,命运很残酷,东思嘉在科研事业如日中天之际,生命戛然而止,离世的具体原因,目前还不清楚,家人没有公开说明,学院也只称“感谢各界关心,希望尊重隐私”。
东思嘉去世的消息传开后,很多人都深感震惊和惋惜,因为曾与她共事的同事说,东思嘉性格开朗,生活中是个积极向上的人,可没想到,这样一个优秀且鲜活的人突然离世了。
许多了解她的人都说,东思嘉在事业上一直发展的很顺利,没有什么让她想不开的事,平时对待科研工作也总是充满热情,成果斐然。
有学生也曾提到,东老师不仅学识渊博,而且年轻漂亮,在学生心中是优秀且令人敬仰的存在,没想到会突然失去这样一位好老师。
所以外界有一部人猜测去世原因疑似轻生,与工作无关,即“纯个人原因” ,但这些都只是未经证实的消息。
无论如何,这个33岁的年轻生命,科研界冉冉上升的新星已逐渐黯淡,缓缓落幕,一个如此优秀的年轻学者离去,无疑是学术界的巨大损失,令人伤心。
虽然东思嘉在科研领域的时间不长,但留下的足迹和贡献却不可磨灭,她用短暂却璀璨的一生,诠释了何为“科研初心”。
她的创新成果、研精神,都将激励着后来者在科学探索的道路上不断前行,愿东思嘉老师一路走好,她的精神永远留在人们心中,成为照亮学术之路的一盏明灯。
同时,这一事件也告诉众人平时要更加关注科研人员尤其是青年学者的身心健康,希望在追求学术卓越的道路上,他们都能保持良好的身心状态,更好地实现自己的价值。
笔者观点
其实,最近几个月有好几个博导老师离世,如浙江大学35岁的青年博导坠楼身亡,广东化学专业副教授黄恺也于8月12日不幸去世,年仅41岁,还有现在的东思嘉同样也如此。
除了上面几个外,还有一些是因为生病去世的,加起来得有十几个,令人震惊,本来中国这样顶尖的科研人员就少,平时还因各种原因离世,这样巨大的损失,让各个行业和国家以及人民伤心难过。
他们的离去,也让人们感叹命运无常和生命脆弱,也希望大家平时无论多忙,都要注意健康饮食、规律作息,毕竟生命只有一次,失去了就没了,更别提热爱和梦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