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虚词“而”表承接和表修饰辨析
创始人
2025-08-29 21:38:17
0

作者:王伟 来源:王伟的语文

文言虚词“而”连接两个动词在古汉语中究竟是表承接还是表修饰,一直是学术界搅混不清的一个问题,也是教学中遇到的一大难题。各种参考书、各类教学资料说法各不相同,让老师和学生无所适从。包括一些学术著作、大学教材,对此也是众说纷纭。有关这个问题的论文也很多,但相互矛盾,无法自圆其说的文章也比比皆是。通过对大量例句的仔细分析,我认为,这个问题并非不能解决。

我们先排除两种情况,这两种情况不属于我们讨论的范畴,也不是大家争论的焦点所在。

1.“而”字前面出现的是非动作性的词语或短语,而是形容词或表时间、方位、方向、方式等的词语或短语,这种情况下,“而”表修饰,“而”前的词语作“而”后的动词的状语。

例1:太后盛气而揖之。(分析:“盛气”译为“气冲冲地”)

例2:面山而居。(分析:“面山”译为“面对着山”,介宾短语作状语。)

例3:顺流而东行。(分析:“顺流”译为“顺着河流”)

其余如“徐而察之”“子路率尔而对”“吾徇徇而起”“吾尝终日而思矣”等,“而”字都表示修饰关系。

2.“而”连接的虽然是两个动词,但“而”并不表示承接或修饰,而且关系十分明确。

例1: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分析:“而”表转折)

例2: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分析:“而”表递进)

例3: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分析:“而”表递进)

例4:锲而舍之、死而有知。(分析:“而”表假设)

例5:遏其生气,以求重价,而江浙之梅皆病。(分析:“而”表因果)

例6: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分析:“而”表目的)

问题的焦点出在什么地方呢?出在“而”字连接的是两个动词或动词性短语,而前后关系又非前面所说的几种。有的辨析资料干脆认为,只要“而”前后都是动词,就一定不是修饰关系,其实并非如此,前面是动词,“而”依然可能表示修饰关系。

不少资料都是从前后两个动词的关系的角度来辨析,认为前后两个动词只要表示动作先后关系的就是承接关系,只要前后是表示动作方式、手段、状态的,就是修饰关系。这种辨析法科学倒是科学,但实际操作中很多时候很难分辨。表修饰关系的两个动词往往都有先后关系,而表承接关系的两个动词,认真起来,也能够分析出方式、手段、状态的关系。那么,作为中学语文教师我们怎样才能把这个问题较好地向学生讲清楚呢?

通过对大量的这类“而”字关系的考察,我发现,如果前后是表承接关系的,那么,前一个动作往往在结束以后,才发生后一个动作;相反,表修饰关系的,前面那个动词所表示的动作,往往会伴随后面那个动词所表示的动作,而不会结束以后再发生后一个动作。下面分条给予说明。

一、表承接:前后两个动作依次发生,且前一个动作结束后才发生后一个动作。

例1: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坐。(分析:“度其足”这个动作完以后才会发生“置之坐”这个动作,而不可能让“度其足”这个动作伴随“置之坐”直到结束,前后是承接关系。)

例2:庄宗受而藏之于庙。(分析:“受”完了以后才“藏”,前后是承接关系。)

例3:得双石于潭上,扣而聆之。(分析:“扣”和“聆”不可能同时存在,必须“扣”了以后才可能“聆”,前后是承接关系。)

例4:入而徐趋,至而自谢。(分析:“入”只是一个跨步进入的动作,这个动作在跨进门以后就已经完成,然后只发生“徐趋”的动作,前后是承接关系。“至”和“自谢”同理。)

例5:学而时习之。(分析:“学”完了以后才谈得上“习”,“ 学”和“习”不可能同时存在,前后是承接关系。)

例6: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分析:“释其耒”完了以后才“守株”,前后是承接关系。)

例7:灭滑而还。(分析:“灭滑”完了以后才“还”,前后是承接关系。)

二、表修饰:前一个动作发出后一直延续下去,与后一个动作同时存在。

例1: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分析:“斧斤考击”伴随了“求”的整个过程,是“求”的方式状语,前后是修饰关系。)

例2: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分析:“负”伴随了“前驱”的整个过程,是“前驱”的状态状语,前后是修饰关系。)

例3:夜缒而出。(分析:“夜缒”伴随了“出”的整个过程,是“出”的方式状语,前后是修饰关系。)

例4:登高而招。(分析:“招”的时候,“登高”这个动作一直在伴随,是“招”的方式状语,前后是修饰关系。)

例5:窥镜而自视。(分析:“窥镜”伴随了“自视”的整个过程,是“求”的方式状语,前后是修饰关系。)

例6:吾尝跂而望矣。(分析:“望”的时候一直都在“跂”,“ 跂”是“望”的方式,前后是修饰关系。)

例7:执其手而与之谋。(分析:“执其手”伴随了“与之谋”,是“与之谋”的情态,前后是修饰关系。)

例8:河曲智叟笑而止之。(分析:“笑”伴随了“止”,不可能“笑”完以后才去“止” ,前后是修饰关系。)

经过分析,我们发现通常人们理解的“而”字表承接还是表修饰,采用这种方法就能较好的解决了,学生理解起来也比较容易。当然,也有无法判断前后两个动作是否同时存在的现象,但那毕竟是少数。语文学习不像理科,通常都没有绝对的判断。

相关内容

最新资讯

近期基金经理密集调研上市公司,... 【大河财立方 记者 孙凯杰】今年下半年以来,随着资本市场企稳回升,公募基金调研的脚步也明显加快。 W...
工银瑞信基金总经理离任 人民财讯8月29日电,8月29日晚间工银瑞信基金发布高管变更公告,总经理高翀因工作调动于8月28日离...
【*】嘉实基金的中证500ET... 8月29日,中证500ETF(159922)报收2.858元,收涨0.7%,成交金额3.9亿元。主力...
关税冲击尚且可控!美国7月核心... 7月份美国消费者支出创下四个月来最大增幅,显示出尽管通胀顽固,需求依旧保持韧性。 美国经济分析局周五...
新开发银行发行70亿元人民币3... 8月27日,新开发银行在中国银行间债券市场成功发行70亿元人民币3年期熊猫债券。新开发银行在中国银行...
股票行情快报:南华期货(603... 证券之星消息,截至2025年8月29日收盘,南华期货(603093)报收于23.36元,上涨2.05...
原创 中... 南海波涛之上,中国正以截然不同的策略处理仁爱礁和黄岩岛问题,展现了一个大国在捍卫主权时的战略定力和智...
50%关税压向印度:美国的算盘... “挨了特朗普的关税闷棍,莫迪沉默了。”有网友如此调侃。 近日,一则国际消息引发广泛关注:短短数周内,...
15岁儿子考上高中,41岁湖南... 暑假临近尾声,近日,来自湖南怀化的41岁市民邹先生,在网上分享了自己与15岁儿子从东莞虎门骑行千余公...
“白发针”突然爆火,打完就能“... 都说白发是全人类的烦恼, 世界性的难题。 近期,一种名为“白发针”的疗法在社交平台上引起了关注,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