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南风窗》报道了三个开学断供的故事。
图源:南风窗
其中一个故事提到,许同学考上211大学后,起初每月生活费4000元,日子过得滋润。
可没多久,父母开始收紧,从4000元降至3000元,再从按月发改为两月一发。
19岁生日之后,比成年后的喜悦来的更快的是家里的生活费断供通知。
父母告诉她,国庆假期是最后的缓冲时间,从此以后家里将不再提供任何生活费。
被下最后通牒的许同学感到天都塌了,但和她类似处境的同学并不少。
俗话说,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过惯了舒服日子的大学生怎么受得了断崖式的经济断供。
图源:《曾少年》
但没有生活费已经成为事实,大学生也不得不开始开源节流。
曾经毫不犹豫下单的网红餐厅、机票旅行,如今变成了食堂拼餐、硬座火车,甚至连过年亲戚给的红包,都成了能解决燃眉之急的巨款。
从勤工俭学到副业小兼职,再到炒股买基金,只要能覆盖吃饭、住宿等基本生活需求,就算辛苦也得去做。
图源:网络
《南风窗》报道的另一个故事单同学很早就开始自己的打工生涯,多的时候她同时打3份工,做家教、帮学院做事、在酒吧兼职,还尝试过卖论文,一个月挣三四千。
但是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当经济压力和学业压力发生冲突,随之而来的代价可能更大了。
别的同学在全力准备考研、考公,断供的大学生却要频繁翘课去打工。
错过课堂、缺席考试、没有科研实践经历、无法融入大学社交圈,大学生活就像白读了一样。
图源:小红书@黄金莽
严重的还可能会落下一身病,小鱼就边学习边兼职,落下腰肌劳损、腰椎间盘突出的毛病。
比身体上的病更伤人的是心病。父母轻飘飘一句:注意身体,也不愿意为自己提供一些学费上的帮助。
而且和她处境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弟弟妹妹本来可以念学费优惠的公立初高中,但父母却送他们去上私立学校,学费比她读研究生贵得多。
过去一直在父母的羽翼下长大,让孩子感受到满满的爱,但是上了大学却变成了孩子自生自灭。
很难不让人怀疑,以前的爱是不是父母只是在尽抚养未成年人的义务,而不是真的爱自己。
不过,大学独立赚钱也带给他们很多正反馈,比如不用再手心向上问父母拿钱,不用对于父母有愧疚感,更重要的是,终于自由支配自己的钱,买自己喜欢的东西。
断供的背后,并不能简单归因于父母狠心,而是现实和观念碰撞导致的结果。
首先是经济压力的所迫。近年来,很多父母陷入了所谓中年返贫的困境。
就业市场不稳定、工厂裁员、企业降薪、医疗和房贷支出高企,使得很多家庭不得不重新精打细算。
一边是收入减少,另一边是学费水涨船高。据统计,全国已有20多个省份上调高校学费,涨幅从500元到20000元不等,部分地区甚至高达20%至35%。
父母能够给到最大的支持就是为孩子支付了学费,而生活费就不得不断供了。
前段时间,网上还有关于“大学生需要多少生活费”的讨论。
一名大学女生曾发帖控诉,因为父母一个月只给她1200元的生活费,让她哭了一个晚上。
“吃饭已经要1000了,还有水费话费电费网费,回家还有车费,女生需要的卫生用品、沐浴露等等,根本不敢想要怎么活。”
谷雨数据对此做了详细的分析,从1994年到2020年,大学生月均生活费的绝对数字增长了七八倍,从200多元增长到近2000元。
图源:谷雨数据
艾媒咨询2024年的调查数据显示,七成以上的受访大学生月均收入和支出集中在1000-2000元之间。
而根据国家统计局2025年1月发布的数据,2024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41,314元,月均约3,443元。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4,188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119元。
这样算下来,大学生的生活费就已经占据了家庭收入的三分之一了。
《中国生育成本报告2024版》显示:全国家庭0-17岁孩子的养育成本平均约为53.8万元,0岁至大学本科毕业的养育成本平均约为68万元。
网上有一组统计数据,在全国养娃成本排名中,上海排第一,北京排第二。排名第一的上海,养娃成本竟然高达100万。
养过娃的都知道,这个数字实在是太保守了。
图源:网络
当然,一些父母没有面临经济困境,只是单纯认为孩子已经成年了,过去的日子过得太安逸,不懂赚钱的辛苦,断供是一种提前磨炼。
不当家不知道柴米油盐贵,他们认为孩子早点吃上生活的苦,就会更快成熟、独立。
还有一些比较极端的例子,那就是孩子不听从父母的安排,不愿意读父母选好的学校或专业,断供就会成为了一种惩罚。
总之,无论是哪一种情况,断供都成为了父母和孩子关系的一个转折点。
从表面看,断供确实让大学生更早学会了理财、兼职、独立生活。但是这份独立的代价,远比父母想象得更大。
这也是为什么很多网友吐槽,当代父母依然热衷于没苦硬吃。
说到断供危机,比国内学生更严重的,就是海外留子。
国内的学生没有生活费支援,至少还可以通过勤工俭学、做兼职等方式去维持自己的生活。
但在海外,情况则完全不同。一旦断供,等待他们的不是“消费降级”,而是“吃不饱、穿不暖、住不稳”的生存危机。
这是因为英、美、澳、加等主要留学国家,对国际学生的兼职和打工有着严格限制。
通常留学生在学期内每周只能合法工作20小时,岗位多为餐饮、超市、服务行业的基础工种。
如果被发现超时工作或从事与签证不符的“黑工”,轻则警告,重则直接取消签证、遣返出境。
2024年就有很多留学生在大学宿舍支了个摊做起美甲生意,赚的盆满钵满,结果被举报后,学生签证被学校取消,不是无法毕业就是不给学位证。
图源:小红书
海外留子纵使有一身的力气也很难自力更生,独立赚钱,无奈之下,留子们不得不靠着当地食物银行、校园食物援助维持生活。
据澳媒报道,昆士兰科技大学的食品银行在2024年帮助了超过1000名学生,远高于往年同期。
领取免费食物包裹的队伍里,既有来自发展中国家的学子,也不乏来自中产乃至小康家庭的中国留学生。
他们在国内是衣食无忧的孩子,但在海外,却不得不靠领取救济粮来维持基本温饱。
图源:网络
甚至一些学生铤而走险,做起了灰色行当,论文代写、网课代上、刷题刷单、虚拟币套利等。
这些在校园里流传的秘密赚钱方式,短期内可以解决燃眉之急,但风险超高。
一旦被发现,不仅学术前途彻底断送,还可能触及法律红线。相比于国内学生的兼职打工,留子的断供更像是一场没有退路的生死局。
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在海外留学,断供对年轻人来说,都是一次被迫提前长大的考验。
但真正的成长,不是靠生存危机来倒逼。
当教育变成一项高风险投资,比起放手,或许他们更需要的是家长的托举。
参考:
今年大学学费暴涨,生活费7大等级曝出,父母决定断供,让孩子吃高级的苦?
刚上大学,父母断供
断供潮爆发!留学,正在压垮整个中产家庭
父母说1500够,学生说4500活不了:大学生需要多少生活费丨谷雨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