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0日,北京第二实验学校一期工程举行了开工仪式。
这所十二年制公立校由北京四中承办,将落地密云区怀柔科学城东区。
而这只是北京教育新地图新变化的一角,北京市教改的系列大招正陆续推出。
比如,随着目前官方公布的六所“实验系”学校正式落地,优质教育资源以肉眼可见的速度走进郊区老百姓的身边。
除了密云,还覆盖了通州、大兴、怀柔、丰台、房山等多个区,真正把名校办到了家门口。
这六所学校可不是名字里带“实验”那么简单,每一所都有顶尖教育品牌强势赋能: 十一学校、人大附中、清华附中、北京四中、北师大实验中学、北京十二中等市级示范校全面输出课程、管理及师资,真正做到“名校基因,无缝移植”。
也就是说,孩子不用去海淀西城等区,也能享受到这些强区高品质的教育体验。
这些学校都承担着创新教学和育人模式的探索任务。比如 北京第三实验学校依托怀柔科学城打造“三实三融”育人体系; 北京第四实验学校对接大兴机场临空经济区推行“五统一”教学模式等等,在课程创新、跨学段贯通培养、科创素养塑造等领域开展教育探索。
京城教育圈梳理盘点了六所实验系学校的最新动向。其中,今年9月,北京第三实验学校针对小学一年级、初中一年级各招收4个班学生,北京第五实验学校迎来首批高中新生!北京第一实验中学也在2025年借址开学。
北京六所“实验系”学校落地
优质教育资源均衡发展
以前人们总吐槽好学校都扎堆在城里。
近两年,在北京市教委的规划下,有六所实验新建校直接开进了通州、密云、怀柔、大兴、丰台和房山。
教育均衡正一步步变为现实。如今,越来越多的孩子不必再为求学而奔波跋涉,在家门口就能入读好学校,享受优质的教育资源。
说到北京市教委直属的实验学校,就像是市里集中优质资源重点打造的“教育样板间”。它们由市级财政直接支持,硬件设施和师资力量更有保障,并且拥有更灵活的政策来探索创新教育模式。这些学校往往能吸引更广泛的优秀生源和名师,起点高、视野广,确实是高定位的办学项目。
随着建设脚步的持续推进,这六所实验学校区域分布已逐渐清晰。
从“区域发展”来看,这些学校自带了隐藏技能。
比如,北京第三实验学校定向服务于怀柔科学城的科研人才子女;北京第四实验学校主要支撑大兴机场临空经济区的建设者们;北京第六实验学校则直接拉高了整个区域的教育竞争力,为房山良乡大学城区域的居民提供了优质的教育资源。
最重要的是,这些学校都带着“实验”的任务。从课程设置、育人机制,到学习方式、学校治理等领域将进行全面升级,为北京乃至全国的基础教育改革探索积累经验。
名校“基因”矩阵加持
北京的实验学校集群崛起
仔细观察就会发现,这些学校多由北京市优质名校承办或合作建设,保证了几所学校“高起点、高品质、有特色”的办学基础。
北京第一实验学校建成效果图
北京第一实验学校为市教委直属的公立学校,北京十一学校联盟总校校长李希贵任学校校长。该校与北京十一学校共享教育资源与改革经验,探索从幼儿园到高中全学段贯通发展的育人新体系,其教育理念、空间设计(如“学习社区”)及管理模式均与北京十一学校一脉相承。
该校分义教部(北京第一实验学校)和高中部(北京第一实验中学)两校区。在前不久通州区公布的该区“1+3”培养实验区级实验校中,北京第一实验中学位列其中。
北京第二实验学校建成效果图
北京第二实验学校是北京市教委重点打造的优质学校项目,也是北京市“3个100”重点工程。这所十二年制公立学校由北京四中承办,依托北京四中品牌、师资和管理输出,显著提升密云区教育质量;直接保障科研人才及周边居民子女就近享受优质教育的权益。
学校辐射带动了区域教育协同高质量发展,助力打造教育新高地;同时完善城市功能,推动科学城实现 “以教聚人、以人兴城”,助力“职住平衡”目标达成。
北京第三实验学校校园设计图
北京第三实验学校是清华附中承办的十二年一贯制公立学校,秉承清华“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精神,以“根植笃实、科创求实、面向拓实”为理念,特色是“三实三融”——紧挨着科学城,自带实验基因。
目标三年立范、五年树标,建成扎根怀柔科学城的国家基础教育改革标杆。师资更硬核:清华附中直接派来管理团队和骨干老师,还有清华教授、怀柔国家实验室的专家大咖们定期指导,赋能科技创新人才培养。
北京第四实验学校效果图
北京第四实验学校由西城区百年名校——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承办的创新性学校,是一所十二年建制市属公办学校。
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是教育部和北京师范大学的重要教育改革实验基地,同时也是新课程新教材实施的国家级示范校和北京市首批示范性高中。秉承“五统一”范式,即师资、课程、教学、活动、招考统一,打造优质小学和初中教育,实现管理、师资、设备等资源共享。
北京第五实验学校科技园校区
北京第五实验学校是丰台区唯一一所北京市教委直属的十二年制公立学校。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正高级教师、特级教师、北京市特级校长、原北京十二中校长、著名教育家李有毅担任学校校长。北师大教育学博士、博士生导师、北京市特级教师、原北京十二中党委书记阮守华担任学校执行校长。
学校以“五育融合,全面发展”为目标,基于“融+”课程理念,深入实施导师制,为学生提供有力支持。2025年,北京第五实验学校首届初中学子迎来中考,成绩斐然,实现了“开局即精彩”的办学局面。
北京第六实验学校地理位置
北京第六实验学校落户房山区良乡大学城东部,由北京市教委直管,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承办的一所12年一贯制学校。重点服务于良乡大学城拓展区东部区域,解决高层次人才子女就学需求。
学校建成后,不仅能优化当地教育资源,还能提升基础教育水平,让大家享受到更好的教育服务。目前,该项目正按计划推进。
最新进展早知道!
有两所学校迎首批新生
北京第一实验学校义教部已于2023年建成投用。北京第一实验中学日前也有新进展,于8月开工。项目建设后,可提供66班高中学位保障。北京市教委官网公布的该校2025年度单位预算信息公开显示,2025年该校将借址开学。
北京第二实验学校用地总面积90104.71平方米,总建设用地规模78173.99平方米。学校共分两期建设,建设内容为24班小学+42班中学十二年一贯制公办学校,学生规模为2790人,共计66个教学班。其中小学部24个班960个学位,初中部12个班480个学位,高中部30个班1350个学位。
北京第三实验学校规划用地13.72公顷,办学规模计划为72个班,其中小学36个班,初中18个班,高中18个班,建成后将新增学位2970个。 该校针对小学一年级、初中一年级各招收4个班学生,于2025年9月迎来首批新生。
北京第四实验学校今年9月实现开学招生。该项目建设分东区、西区、区投三部分,东区于7月16日完成竣工验收备案,西区和区投部分预计明年完工。该校为十二年学制84班学校,建成后新增学位3510个。其中,小学部36个教学班,1440个学位;初中部18个教学班,720个学位;高中部30个教学班,1350个学位。
北京第五实验学校规划为一校三址。2022年9月,该校正式启动办学。2024年9月,北京第五实验学校科技园校区正式投入使用,另外两个校区位于丰台区丽泽金融商务区,正在筹备建设中。 今年9月,正式迎来首批高中新生。
北京第六实验学校选址于良乡大学城拓展东区2号地,用地面积达14.52公顷,总建筑面积约11.04万平方米。项目计划建设的学校涵盖小学、初中、高中三个学段,共设96个班级,其中小学24班、初中24班、高中48班,将打造出完整的K-12教育体系。今年6月,有网友在领导留言板咨询项目进展时,相关部门回应称项目已更名为“良乡大学城实验学校”。
编辑 | 京教君
内容来源 | 生态密云、北京第三实验学校、北京大兴机场航空城、这里是大兴、D5实验、北京房山、房山生活等,京城教育圈进行内容补充和编辑整理,转载需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