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业导航
SNNU本科新生
@2025级师大本科新生
崭新的大学画卷已展开
课表上的陌生课程
未来的方向规划
是否让你满怀期待
陕师大专属学业导航来啦
从课程节奏到学业规划
一起解锁大学正确打开方式
一
育人理念
坚持卓越育人理念
打造卓越本科教育
筑基每一位学生的
全面可持续发展
二
培养类别
(一)
师范教育类
培养目标
培养具有创新创造力和引领力的卓越教师及教育家型教师。
体系特色
实施“教育部卓越教师
培养计划项目”
19个专业招收
本研衔接国家公费师范生
9个专业招收
国家优师计划师范生
15个专业
通过教育部师范类专业认证
其中 第三级认证9个
第二级认证6个
(二)
非师范教育类
培养目标
培养能够胜任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拔尖创新人才及行业领军人才。
体系特色
推进科教融汇 产教融合
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专业教育
强化学科交叉融合
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聚焦基础学科和应用性领域
建有3个国家级
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基地
(含1个教育部基础学科
拔尖学生培养基地)
1个省级基地
打造14个高规格拔尖创新实验班
三
育人规格
秉持“学识扎实、情怀深厚、灵魂高贵”的人才培养规格,筑牢学生“立身之本-立业之基-立德之源”,助力知识、品格、精神全面成长。促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构建涵盖八大核心素养的本科生培养体系。
四
课程体系
设置“通识教育、学科基础、专业课程、教师教育(师范)/专业技能(非师范)、实践教学”五大课程模块。
五
学分结构
毕业总学分140~155学分
学科专业课程学分占比≥50%
理论课18学时计1学分
实验实践类课程
36学时计1学分
通识教育模块
学科基础模块
专业课程模块
专业技能模块(非师范)
教师教育模块(师范)
实践教学模块
六
1+N 托举体系
01
顶层设计
学校出台《深入推进数智时代卓越本科教育建设的实施意见(2025-2029年)》《数智赋能本科教育教学改革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2025-2029年)》等文件,搭建卓越本科教育“五三三”改革框架,实施数智赋能本科教育教学“121+3行动计划”,构建自强卓越本科人才培养体系,全面提升本科人才培养能力和水平。
02
思政铸魂
打造“文化课堂”“思政课堂”“专业课堂”“生活课堂”“环境课堂”“实践课堂”等“六个思政课堂”,构建全员育人格局。
03
专业建设
62个在招本科专业中
40个为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
04
修读方式
主修专业
▶国家公费师范专业:包括“本研衔接公费师范生”和“国家优师专项计划师范生”两类,按专业招生培养。
▶非师范及普通师范专业:按大类招生培养,个别单一学科按专业。大一第二学期大类分流以及转专业。
辅修专业
▶招生对象:学有余力的全日制在籍在校本科生,主修专业学习成绩优良。
▶招生专业:学生报考专业须与主修专业分属不同学科门类,目前招生专业有汉语言文学、数学与应用数学、英语、金融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辅修专业由我校远程教育学院实施。
▶学制学分:学制一般为3年,总学分一般为60学分。修读总学分超过12学分,可免修主修专业通识教育选修课10学分。
▶证书授予:学校颁发辅修专业证书,辅修学士学位在主修学士学位证书中予以注明,学信网同步注册。
微专业
▶招生对象:学有余力的全日制在籍在校本科生,本科二年级起可自愿报考,每人只能选报一个专业且主修专业无不及格课程。
▶招生专业:学生报考须回避主修专业或与之相近的学科专业,目前招生专业有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文旅融合、人工智能教育应用、人工智能、秘书学。
▶学制学分:原则上总学分12-18学分,学制不超过2年。
▶证书授予:学校颁发学习证书,学习经历在学信网注册。
第二学士学位
▶招生对象:我校全日制本科毕业并获得学士学位的应届毕业生以及近三年未就业的往届毕业生。
▶招生专业:报考专业与原本科专业分属不同学科门类,或与原本科专业属于同一学科门类但不属于同一本科专业类。目前,我校有18个本科专业招收第二学士学位。
▶学制学分:学制2年,全日制学习。课程主要包括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原则上不安排专业实习。
▶学位授予:同主修专业,标识第二学士学位。
课程制书院
▶中国语言文学拔尖基地课程制书院:“立诚书院”,培养中国语言文学拔尖学生。
▶通识教育课程制书院:“哲学书院”,培养“哲学+”复合型人才。
05
优质课程
每学年开设本科生课程2800余门或8000余门次,公共课约200门,各专业平均开设课程约41门。
实施金课建设“300计划”,构建国-省-校三级一流本科课程体系,突出课程高阶性、创新性、挑战度。
每学期引进优质在线开放课程(慕课)90余门次,部分课程采用混合式教学,部分课程自主在线修读。
建成学校智慧教育平台,实现数字教学资源的一体化呈现、师生教学活动的一站式应用和教学运行数据的集成性分析。
开设人工智能类通识教育必修课,着力提升学生数智时代核心能力。
实施优秀本科生课程免听、免修制度。
免听:学生根据某门课程学习情况,经申请可不随堂学习某门适用课程的部分内容或全部内容,但必须参加该课程的过程考核和期末考核,以获得相应的成绩和学分。
免修:学生已通过学校组织的某门适用课程免修考试或国家、权威机构组织的考试,经申请并获批准后,可不参加该课程的修读直接获得该课程的成绩或学分。
每年度暑期举办“本科生国际暑期学校”,聘请海外知名专家学者来校开展全英文授课,拓宽本科生国际视野。
06
实践体系
师范实践
▶实践基地:全国建有495个优质师范教育实践基地。
▶实践要求:教育见习≥6周,教育实习≥12周,教育研习≥4周。
▶实习模式:混合编组,集中安排。
非师范实践
▶实践基地:全国建有示范性专业实习基地100余个,建有省级大学生校外实践及创新创业基地7个。
▶实践要求:社会实践≥6周、专业实习≥8周、研习≥2周。
▶实习模式:集中实习+散点实习。
07
创新创业
▶课程资源:开设有国家级一流本科线上课程《创新创业理论与实践》(公共必修课)、13门省级双创课程、20余门双创通选课。
▶实践活动:大学生课外学术作品科技博览会、科技文化活动月、大学生综合素质大赛、大学生职业技能大赛、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等创新创业实践活动。
▶竞赛支持: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全国普通高校学科竞赛排行榜》各专业竞赛。
▶学分银行:科研获奖、论文论著、科研项目、发明创造、竞赛展演、创新创业实践等六种类型,符合标准即可获得奖励学分存入学分银行,学分可转换通识教育选修课和专业任意选修课学分。
学科竞赛类奖励学分认定评分标准
08
五育融通
▶打造“红烛杯”系列第二课堂活动,开办“红烛讲坛”“师表讲坛”等名师领航活动。
▶体能测试达标纳入毕业要求,未达标者须修读相应选修课程1-2学分;建设5个体育工作坊。
▶设置2学分的理论+实践美育通识教育选修课程体系;常态化举办中华经典诵写讲大赛、假期书法临摹打卡、假期诵读打卡等活动。
▶构建36学时的理论+实践劳动教育课程体系;在校内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平台建立劳动教育实践基地。
2025级本科新生
未来已来 征程已启
大学旅途 从此刻启航
每一份努力都将被看见
每一次尝试都将被赋能
愿你在陕师大这片沃土
成长为学识扎实 情怀深厚
灵魂高贵的追光者
在更高处等你绽放光芒
微尚工作室
出品/ 陕西师范大学融媒体中心
编辑/ 刘书芳
责任编辑/ 贾 举
审核/石 萍
内容来源/ 教务处
投稿邮箱
下一篇:高考赢家,批量「放弃」清华北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