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广西新闻9月4日电 9月4日,一堂“开学安全第一课”在南宁市滨湖路小学长虹校区开展,通过线上直播结合线下沉浸式体验的方式,系统讲授了交通安全、消防安全和防溺水知识,向全区中小学生广泛宣传校园安全知识,提升安全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营造安全、和谐的校园环境。
图为活动现场。广西应急管理厅 供图
本次活动由广西壮族自治区安委会办公室牵头,联合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交通运输厅、应急管理厅,广西壮族自治区消防救援总队、广西壮族自治区公安厅交通管理总队六家单位共同主办。
9时,主持人和安全第一课“任课老师”们来到南宁市滨湖路小学长虹校区,通过趣味互动和情景模拟的方式,向中小学生传授实用的安全知识。
图为消防员展示电动车火灾的危害。 广西应急管理厅 供图
在消防安全教学区,南宁消防救援支队的“小蓝姐姐”和“冬冬哥哥”搭档讲解,现场演示厨房油锅起火处置方法,详解超负荷用电等居家安全隐患,讲解了灭火器“提、拔、握、压”的正确使用方法;通过演示电动自行车起火全过程,向现场学生们展示了电动车火灾的危害。
交通安全教学区同样精彩纷呈。南宁市公安局交警支队警官通过真实事故案例视频,剖析了交通安全隐患。“头盔碰撞试验”直观地反映了安全头盔的防护价值,学生们深刻意识到:佩戴安全头盔并非小事,而是关乎自身生命安全的大事。
图为学生们体验学习车辆盲区知识。广西应急管理厅 供图
车辆盲区体验环节,把抽象的“盲区”概念变成真实体验,20名学生站在大型车辆的视觉盲区内,驾驶座上的“小司机”惊呼完全看不到同学们,生动地将“远离大型车辆”的安全意识深植于每一位学生的心中。
图为教官演示如何正确使用竹竿等工具施救。广西应急管理厅 供图
防溺水教学区,壮小安应急安全科教中心的教官通过充气水池模拟溺水场景,传授“冷静、漂浮、呼救”的自救技巧,并详细解读了“防溺水六不准”。在互救环节,教官演示了如何正确使用救生圈、竹竿等工具进行施救。
此次活动通过“线上+线下”的安全知识传播,促使安全知识内化为行为本能,着力构建“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安全防护网络,全面提升全区中小学生安全防护能力,强化家长及社会各界的安全监护与应急响应能力,切实为青少年健康成长构筑坚实的安全屏障。
图为消防员演示厨房油锅起火处置方法。广西应急管理厅 供图
据统计,“开学安全第一课”直播活动吸引30余万人在线观看。此次直播课程结束后,直播内容还将在“广西应急管理”视频号、“广西交通台”视频号发布,作为公益课程展播。(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