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五点半,赣东北山区还未完全苏醒,横峰县姚家乡中心小学操场上已响起独轮车碾过地面的沙沙声,该校校长曾根红扶着车把,身影在晨雾中若隐若现。
“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是曾根红最常念叨的诗,他的办公室里还挂着一副“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字,这两句话是他28年教育生涯的真实写照。
10年前,曾根红走上校长岗位,发现乡村孩子普遍缺乏自信。“教育就像骑独轮车,要平衡也要坚持。”曾根红在教育杂志上看到独轮车训练能提升孩子的综合素质,便决定引进这个项目。起步维艰,经费有限,曾根红自掏腰包买来第一辆独轮车;没有教练,他对着视频反复琢磨;家长不理解,他挨家挨户登门沟通……苏霍姆林斯基“让每个孩子都抬起头来走路”的教育理念是他始终坚持的动力。
操场上,体重超标的小范经常连人带车摔倒,曾根红不会立即去扶,他总是鼓励小范:“自己站起来,你可以的。”这句话曾根红每天都要重复几十遍。半年后小范不仅减重11斤,还更有了自信,在课堂上主动举手发言,在校运会上获得该项目三等奖。女孩小雨协调性差,总是无法保持平衡。曾根红在车头贴上“小雨,飞一样的女孩”的贴纸鼓励她,并利用午休时间对她单独辅导。三个月后,这个曾经习惯低头走路的女孩便在全县会演中登台演出。演出结束后,小雨母亲紧握曾根红的手,泪水打湿二人的脸颊。
曾根红还将独轮车的“灵活”哲学融入教学。数学课上教“面积”时,他带着学生用木棍丈量操场;教“分数”时,他抱来西瓜在现场切割,孩子们在欢声笑语中理解了“1/2”“1/4”的含义;“如果每人每天节约一粒米,全校一个月能节省多少粮食?”当有孩子说起爷爷挨饿的经历,曾根红抓住教育契机,顺势开展“光盘行动”,德育理念如春风化雨般浸润孩子心田……
课堂之外,曾根红对教师要求严格,被大家称作“真师傅”,这个称呼饱含敬意。青年教师李琳记得,曾根红连续两周每天听她的课,细致到每个手势都耐心指导。三个月后,李琳班上的语文成绩从年级末尾跃居第二;新教师王刚想起,自己曾在深夜备课遇到难题,曾根红索性陪他研讨到凌晨……
二十八载春秋,曾根红推着教育的“独轮车”载着一批批孩子走向未来,他也收获了市优秀教师、市优秀党员、市学科带头人等荣誉。如今,独轮车已成为这所山村小学的标志,孩子骑着它穿过操场,登上人生更广阔的舞台……
《中国教师报》2025年09月03日第2版
作者:本报记者 万景达 | 周书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