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就是9月10日啦,有点经验的家长,一听9月10日就反应过来了——教师节。是的,又到了一年一度“送不送礼都要纠结”的教师节。
刚巧在网上看到很多坐标上海的家长,都在纠结:
看来家长们真的很头疼呀!
对于教师节送礼,家长、老师的态度是怎么样的呢?
有老师说:不用送,否则还要一个个礼物退回去,太麻烦了。
家长说:送,但是不送贵重的,主打就是实用!
也有家长说:送护手霜,被退,送贺卡,也被退。不收的老师是一丁点都不会收的。
教师节官方校方明确要求积极倡议不要给老师送礼,但家长们总是不相信不放心。再者,送不送礼也不完全是出于家长们的意愿,因为还有家委会。
近期有位家长就分享了因为送礼,和家委会“闹掰”的事情:
马上教师节了,班级群里又炸开了锅。
家委会会长突然发话:“各位家长,教师节到了,我们是不是该表示一下?经过几位家长代表讨论,决定给语数英三位老师各准备一份礼物,预算每人800元左右,现在开始接龙收款。”
消息一出,群里立刻被“收到”刷屏,掏钱速度比抢红包还快。
我盯着屏幕看了半天,心里咯噔一下。800元×3=2400元,这可不是小数目。更重要的是,这真的是所有家长自愿的吗?
我私信了会长:“您好,请问这个决定征求过所有家长意见吗?我觉得这个金额有点高,能不能再商量一下?”
会长回复很快:“王老师家两个孩子,经济压力大;李老师刚毕业,工资不高;张老师为孩子付出最多。咱们班家长都同意,就你一个有问题?”
我顿时语塞。
还记得刚入学时,会长在群里说:“我们家委会就是为了服务大家,绝对不强迫任何事。”这才一年多,怎么就变味了?
我翻看聊天记录,发现去年教师节,礼物预算才200元一人。今年直接翻了两番。明年是不是要上千?
我忍不住在群里发声:“各位家长,我能理解大家感谢老师的心情,但表达心意是不是可以换个方式?让孩子自己画张贺卡,写封信,不是更有意义吗?现在这样高额摊派,是不是变了味?”
消息一发,群里顿时安静了。
五分钟后,会长私信我:“你别在群里说这些,要不今年的礼物你先别参与了,我们其他家长分摊一下。”
我笑了。这不就是被“踢出群聊”了吗?
我之所以这么坚持,是因为见过更离谱的事。朋友孩子班上,家委会组织给老师买名牌包,每人摊500元。有个家长下岗了,实在拿不出钱,竟然被个别家长说“不懂事”。
什么时候开始,我们对老师的感恩变成了明码标价的交易?什么时候开始,不参与集体送礼就成了异类?
我不是不尊重老师。我女儿每年都会自己动手做贺卡,写上一句“老师辛苦了”。我相信,老师更珍惜的是孩子真诚的心意,而不是家长凑钱买的奢侈品。
教师节原本是尊师重道的体现,现在却成了家长的“军备竞赛”。你家送化妆品,我家就得送手机;你家请吃饭,我家就得组织旅游。
这种风气下,最受伤的是那些经济条件不好的家庭。他们不是不想表达谢意,而是被绑架在了这辆不断涨价的“感恩列车”上。
更可怕的是,这种行为本质上就是一种“集体行贿”。大家都心知肚明:谁家送的礼重,老师可能就会多关照谁家的孩子。
但我想问:我们的老师真的就这么容易被收买吗?我们真的要用这种方式来“购买”老师对孩子的关心吗?
我相信绝大多数老师是正直的,他们更希望看到孩子的进步,而不是家长的礼物。
今天我把这些话说了出来,我知道肯定会得罪很多人。也许有家长会觉得我抠门、不懂事、破坏和谐。
但我只是想问一句:
当我们用集体名义绑架所有人时,那份感恩还纯粹吗?
教师节快乐?或许我们应该先让教师节回归本来的意义。
童妈说:
教师节,是为了弘扬尊师重道的传统美德,表达对教师的敬意和感激之情。然而,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能让送礼成为一种负担,更不能让它扭曲了教师节的真正意义。
与其在教师节这天,绞尽脑汁给老师送礼,倒不如平日多配合老师,减轻老师的工作负担。
家长们,您怎么看呢?
*本文由哈童上海升学综合整理
部分来源:刘金思维、小红书、网络综合等,如有侵权请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