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闻记者 马晓玉
缘,理科生读了华师中文系,尤钟哲学,专情神学,骨骼清奇。言谈举止间,变化甚大,已颇具成熟教师风采,令吾欣欣然。
匡,清华直博生,依旧小学生模样,言及已趋提早发福样态,悻悻然也悠悠然。
瑞林、玮航,一个担当语文科代表,既善“挥斥方遒”,也心细如发;一个于中文剧舞台,凭“周萍”摘得最佳男主角。两个非典型工科男,尤爱。
皓,在人大本科学环境经济,硕博转修了古典文学,而今在AI潮头浪尖折腾。信然,始终不变的是三个字“做自己”。
.....
一场短暂的相聚过后,天府中学语文老师袁学民一一记下爱徒们这些年的变化。9月9日,恰逢第41个教师节来临之际,袁学民向记者诉说着他这半年来和学生们的重逢时刻。
重逢:时光为证,师生情从未褪色
今年年初,袁学民乘地铁回家时,对面座位上的女士突然起身询问:“您是袁老师吗?”
看着眼前陌生又熟悉的脸庞,他一时未能辨认,细问才知是自己 2005 年毕业的学生王璐。令他意外的是,二十年过去,王璐不仅一眼认出了他,还清晰记得当年的高考语文成绩 ——128 分。“那时候她主攻数学竞赛,语文常是短板,多在 100 分左右徘徊,没想到高三一年竟追了 20 多分。” 袁学民笑着回忆,那些与学生并肩冲刺高考的日子,仿佛就在昨日。
除了恰巧偶遇,更多的久别重逢的都是主动邀约。8月底时,袁学民见到了他两位“不走寻常路”的学生。他们于2008年毕业,一同经历那场难忘的地震。一个是学经济却尤钟哲学的邹皓;一个是学建筑却当了数学老师的钟沛进。
袁学民同邹皓合影。
交谈中袁学民得知,原本在中国人民大学学习环境经济的邹皓,硕博时转修古典文学,“他还很得意地跟我说,老师你知道不,考硕士时我是文学院第三名,还是非专业出身!”毕业后他做过脱口秀、搞过戏剧教育,如今又一头扎进 “AI + 教育” 的创业浪潮中。而清华大学建筑系出身的钟沛进,曾在房地产行业辗转,却始终觉得与自己的性格相悖,最终选择追随初心,成为一名投身教育的数学老师。
毕业17年的他们如今已35 岁,恰如当年袁学民的年纪,却走出了截然不同的路。“作为老师来说还是很欣慰,无论走到哪个赛道都很精彩。”袁学民说。
联结:让 “过来人” 的故事,照亮当下的路
袁学民常和毕业学生对话,在他看来,和不同年龄段的学生聊天,总能感受到强烈的思想碰撞。通过对话不仅可以了解当下这些年轻人的想法,还可以把这些 ‘过来人’的故事搬进课堂,引导15岁到18岁的孩子们去思考课堂之外的广阔人生。
不仅他自己讲,袁学民还经常把“当事学生”拉到学校“现身说法”。去年寒假,他就拉来了好几波从前的毕业生,让他们以 “学长学姐” 的身份,为学弟学妹传经送宝,“虽然他们并非来自同一所学校,但都是我的学生。”
袁学民同王匡昊合影。
于是,“师哥师姐进课堂”渐渐成了袁学民在天府中学的“常规保留节目”。今年7月份,他又特意请来了一个得意门徒——2020清华直博生王匡昊。袁学民对他的评价是,“如今依旧小学生模样,言及已趋提早发福样态,然思想成熟。”袁学民让他和现在班上几个理科生做点对点的交流,希望他能多揽些水木清华学弟学妹。学生们也很热情,纷纷围着王匡昊,听他讲自己高三曾走过的那些“弯路”。
王匡昊在天府中学为学弟们答疑解惑
“很多优秀的学生偏爱经济类专业,要么选‘北大元培’,要么奔‘清华经管’,真正立志走学术道路,想当科学家的,就属王匡昊。”袁学民表示,今年9月,王匡昊将独闯英国参加学术会议,期望他能够为国家的科技事业作出切实的努力。
坚守:31 载执教路,处处都可育人
从 1994 年 22 岁走出四川师范大学的校门,到如今成为深耕教育领域 31载的 “老教师”,袁学民的执教足迹先后踏过成都八中、树德中学、天府中学三所学校。身份在变、环境在变,但他 “育人” 的初心,从未改变。
在成都八中任教时,袁学民带的最后一届学生是高 2003 届 5 班。令他倍感温暖的是,毕业二十周年庆典上,这个班的学生们自发众筹 20 万元,为母校设立了 “筑梦奖学金”,专门用来资助家境困难却品学兼优的学弟学妹。
而后在树德中学的二十年,是袁学民教育生涯的高光时刻。他培养出 70 余名清华、北大学子,其中还包括 3 名四川省文理科优秀学子。但对他而言,比成绩更重要的是学生的成长。
2023年8月,已近退休年纪的袁学民转战天府中学工作,这里的学生们称他为“袁神”。很多老师都表示很不理解袁学民的这个决定。“原来我从家步行到树德中学只需几分钟,现在每天通勤快两个小时。对老年人来说,挑战不小,但心情很愉快。”因为在袁学民看来,“处处都可育人”。
袁学民在授课
他从未让 “毕业” 成为师生关系的终点,反而以一场场跨越时光的 “聚会”,串联起与学生们的温暖联结,也为当下的课堂注入了鲜活的人生力量。
寄语:把祝福写进岁月,盼花开各有芬芳
成都八中高2023级5班全体学生:“报国为民”校训在心,“筑梦助人”美德践行,愿“吾班”儿女永远都做精神明亮的人。
邹皓:愿“不想被定义,一直寻求自定义”的你,在快乐的“折腾”中永远“做自己”。
钟沛进:优秀不止过往,祝你在教育的路上,一路欢歌,沛进更劲!
王匡昊:小个子有大能量,以纯真之心励志科技图强。祝你的学术道路灿烂辉煌,早日成为院士哦!
图源受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