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目新闻记者 张盼
通讯员 罗珊珊
“哇!彭老师,这书里真的写了咱们学校的事儿!”9月10日教师节当天,王场中学八年级(4)班的教室里,发出此起彼伏的惊叹声。讲台上,近60岁的地理老师彭才军捧着刚拆封的《守望栀子花的小男孩》,正一本本递到学生手中,书脊上淡淡的墨香,混着教室里的粉笔灰味,成了这个教师节最特别的礼物。
“同学们别急,每个人的书扉页上,我都签了名字和祝福。”彭才军的声音带着笑意,手指轻轻拂过书封上那个蹲在栀子花丛旁的小男孩的插画。作为教了40年书的“老校园人”,他的地理课总不缺趣味——春天带学生在操场种栀子苗,夏天用校园里的蝉鸣讲生态,秋天捡落叶教地形,而这些藏在时光里的师生日常,全都被他写进了这本散文集里。
“彭老师,您之前说‘花有花期,人有成长节奏’,书里真的写了!”学生吕恒举着书,去年他因地理成绩情绪低落时,彭才军没讲大道理,只是拉着他在校园的栀子树前坐下,说等花开的过程,和学习一样要耐心。如今这段对话变成铅字,让他心里暖烘烘的。
“这里面装着40年的师生时光,不想让故事随时间淡去。”彭才军翻开书,指着目录告诉记者,全书68篇文章,既有他写学生的调皮瞬间、老师的默默付出,还收录了6篇学生习作。书名取自其中一篇小小说,“小男孩守着栀子花,就像我希望孩子们守住初心,不管走多远都别忘了为什么出发。”
“这本书是礼物,更是期待!”在全班同学的注视下,彭才军提高了声音,“愿你们像栀子花一样干干净净、向阳生长,不忘初心,以梦为马,守得繁华满径!”话音刚落,教室里响起热烈的掌声,有学生悄悄把书抱在怀里,像是捧着一份沉甸甸的约定。
这本装满故事的散文集,早已超越了礼物的意义——它是一位老教师用40年光阴写就的教育答卷,字里行间藏着的不仅是师生情,更是一代教育者对学生的牵挂与期许。
(来源:极目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