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纸艺术走进铜陵市中小学。铜陵市教体局供图
近日,在安徽省铜陵市郊区鹞石初级中学,美术教师王侠手中的剪刀上下翻飞,孩子们屏息围观。“北方剪纸大刀阔斧,南方剪纸细如发丝……”王侠生动的讲解,让学生们惊叹不已。实践环节,有学生剪出家乡稻田的波浪,有学生将神话人物化作灵动剪影。学生许辰希轻抚着自己的作品说:“每剪一刀,都像在和古人对话。”
作为全国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和省级实施德智体美劳“五大行动”实验区,多年来,安徽铜陵坚持以五育融合为导向,将美育纳入课后服务必修课,各校推出沙画创作、剪纸技艺、陶艺塑形、戏曲表演等非遗特色课程。“枞阳大鼓书”的说唱艺术、“东乡武术”等地方非遗瑰宝也通过跨学科融合设计走入课堂、融入课本。
“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近日,在铜陵市第十中学衡山路校区的音乐教室里,清亮的枞阳腔(吹腔)唱段悠然响起。学生们轻启双唇,跟唱婉转曲调,舒展双臂摹习水袖翻飞,将省级非遗艺术的独特韵味展现得淋漓尽致。
作为铜陵市首批10所枞阳腔校园传承基地之一,学校积极推进,成立戏曲枞阳腔社团。专业教师驻校开展从咬字行腔到身段动作的系统教学,师生共同投入经典剧目的排演。
市教体局美术教研员邢鲍国介绍,当前铜陵市正以“班级普及—县区集中—市级展演”三级平台为骨架,构建起覆盖全员的美育成长阶梯。市级层面通过艺术展、文化节等多样化活动,为师生搭建交流展示的广阔舞台;各校则因地制宜,探索特色美育路径。
《中国教育报》2025年09月13日 第03版
作者:本报记者 方梦宇 通讯员 杨竹青 徐小波
下一篇:大祥交警:以警营匠心,传从警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