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学生将迎来新版教材,新教材将更加重视思维和阅读!为了方便广大学生在暑假预习新学期的课本知识,我们整理了2025新
沪教版九年级英语(全册)一电子课本,以图片的形式呈现给大家,希望对同学们的暑期学习有所帮助。
以下是部分内容截图,完整信息请查看 PDF 文件
















九年级英语语法全梳理:词法、句法、时态与语态、非谓语动词
词法:重点词性的深化用法
词法是构建英语语法大厦的基石,九年级阶段,我们需要深入掌握名词、代词、形容词、副词、动词、介词等词性更为复杂的用法和固定搭配,这对提升语言运用的准确性和流畅性至关重要。
名词:语境中的 “数” 与 “格”
- 可数名词的 “特殊复数”:在英语里,可数名词变复数,大部分是直接在词尾加 -s 或 -es ,但也有不少特殊情况。像九年级常见的 “不规则复数”,就需要特别留意。比如,“leaf”(树叶)的复数形式是 “leaves” ,“knife”(刀)要变为 “knives” ,“medium”(媒介)的复数是 “media” ,“phenomenon”(现象)复数则为 “phenomena” (“media” 和 “phenomena” 属于教材拓展词)。这些不规则变化没有固定规律,只能靠日常积累、反复记忆来掌握。
- 不可数名词的 “量化表达”:不可数名词本身没办法用数字直接表示数量,这时就需要借助 “量词 + of” 结构。比如,我们说 “一条建议” 是 “a piece of advice” ,如果要表示多条建议,就把量词变为复数形式,像 “two pieces of advice” ;同样,“一杯咖啡” 是 “a cup of coffee” ,“三杯咖啡” 就是 “three cups of coffee” 。这里的量词可以根据实际数量进行单复数变化,而不可数名词本身形式不变。
- 名词所有格的 “双重所有格”:双重所有格用来表明 “部分与整体的关系” ,它的结构是 “of + 名词所有格 / 名词性物主代词” 。举个例子,“a friend of my father’s” ,意思是 “我爸爸的一个朋友” ,强调的是爸爸众多朋友中的某一个;再如 “a photo of hers” ,指的是 “她的一张照片” ,也就是她所拥有的照片中的一张。使用双重所有格能让表达更加精准,突出所属关系中的部分概念。
代词:高频 “易混代词” 辨析
九年级英语学习中,准确区分 “不定代词”“反身代词”“疑问代词” 的用法细节是关键。
- 不定代词
- some/any:一般情况下,“some” 用于肯定句,“any” 用于否定句和疑问句。但要注意,当疑问句表示请求、建议,并且希望得到对方肯定回答时,要用 “some” 。比如 “Would you like some tea?” (你想喝点茶吗?),这里用 “some” ,是期待对方给出肯定回应。
- both/either/neither:“both” 表示 “两者都” ,作主语时,后面接复数动词,例如 “Both of them are students.” (他俩都是学生);“either” 意为 “两者中任一” ,作主语时接单数动词,如 “Either of the two books is interesting.” (这两本书中的任意一本都很有趣);“neither” 表示 “两者都不” ,作主语时,既可以接单数动词,在口语中也可接复数动词,像 “Neither of the boys is/are going to the park.” (这两个男孩都不打算去公园)。
- all/none:“all” 指 “三者及以上都” ,作主语时接复数动词,如 “All of the students are here.” (所有学生都在这儿);“none” 表示 “三者及以上都不” ,它作主语时,可接单 / 复数动词,而且 “none” 可以接 “of + 宾语” 结构,例如 “None of the water is left.” (水一点都没剩),而 “no one”(无人)不能接 “of” ,像 “No one knows the answer.” (没人知道答案)。
- 反身代词:反身代词常和一些固定搭配一起使用。比如 “by oneself” 表示 “独自” ,“She finished the task by herself.” (她独自完成了任务);“for oneself” 意思是 “为自己” ,“He cooked for himself.” (他为自己做饭);“enjoy oneself” 则是 “玩得开心” ,“Did you enjoy yourselves at the party?” (你们在派对上玩得开心吗?)记住这些固定搭配,能帮助我们正确运用反身代词。
形容词与副词:比较级 / 最高级的 “特殊用法”
除了基础的 “比较级 + than”(比…… 更……)和 “the + 最高级 + 范围”(在…… 范围内最……)结构,还有一些特殊用法需要掌握。
- “比较级 + and + 比较级”:这个结构表示 “越来越……” 。如果是多音节词,就在前面加 “more” 来构成比较级,像 “The city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beautiful.” (城市越来越美了);要是单音节词,直接在词尾加 “er” ,例如 “It’s getting colder and colder.” (天越来越冷了)。
- “the + 比较级,the + 比较级”:它的意思是 “越……,越……” 。比如 “The harder you work, the better grades you’ll get.” (你越努力学习,成绩就会越好),通过这种结构,可以清晰地表达出两个事物之间程度上的关联变化。
- “最高级 + of all/in + 范围”:使用时要注意 “范围词” 的正确搭配。“in + 范围” 通常用于表示在某个特定的群体、场所等范围之内,如 “She is the tallest girl in her class.” (她是班上最高的女孩);“of all” 则强调在所有同类事物当中,“This is the most useful book of all.” (这是所有书中最有用的一本)。
- 副词的 “位置”:频率副词,像 “always”(总是)、“usually”(通常)、“often”(经常)、“sometimes”(有时)、“never”(从不),在句子中的位置有讲究,要放在 “be 动词 / 情态动词 / 助动词之后,实义动词之前” 。例如 “He often goes to school by bike.” (他经常骑车上学),“She is always late for class.” (她上课总是迟到)。
动词:“情态动词” 的多义性
九年级阶段,对于 “can/may/must/should/will” 这些情态动词,我们要掌握它们的 “推测用法” 和 “非推测用法” 。
- 表 “推测”
- must:用于肯定句中,表示肯定推测,意思是 “一定” 。比如 “The light is on, so he must be at home.” (灯亮着,所以他一定在家),通过 “灯亮着” 这个事实,我们做出了他 “一定在家” 的推测。
- may/might:这两个词都表示可能性推测,“may” 的可能性比 “might” 更大一些。例如 “He may come tomorrow.” (他可能明天来),相比之下,“It might rain tonight.” (今晚也许会下雨),“might” 所表达的下雨可能性稍弱。
- can’t:用于否定句,是对事情的否定推测,意思是 “不可能” 。比如 “This can’t be his pen. His is blue.” (这不可能是他的笔,他的笔是蓝色的),依据 “他的笔是蓝色的” 这一已知信息,我们可以推断出这支笔 “不可能” 是他的。
- 表 “义务 / 建议”
- should:表示 “应该” ,用来提出建议或者说明某人有义务做某事。例如 “You should listen to your parents.” (你应该听父母的话),这是在给出一种合理的建议。
- mustn’t和needn’t:这两个词容易混淆,“mustn’t” 意思是 “禁止” ,“You mustn’t smoke here.” (禁止在此处抽烟);“needn’t” 则表示 “不必” ,例如 “—Must I finish it now? —No, you needn’t.” (— 我必须现在完成它吗?— 不,你不必),两者含义完全不同。
介词:“时间 / 地点介词” 的固定搭配
- 时间介词
- at/in/on:“at” 用于接 “具体时刻 / 节日” ,像 “at 7:00”(在七点),“at Christmas”(在圣诞节);“in” 后面接 “年 / 月 / 季节 / 泛指上午 / 下午 / 晚上” ,例如 “in 2024”(在 2024 年),“in March”(在三月),“in winter”(在冬天),“in the morning”(在上午);“on” 主要接 “具体日期 / 星期 / 带修饰的上午 / 下午” ,比如 “on June 1st”(在六月一日),“on Monday”(在星期一),“on a rainy afternoon”(在一个下雨的下午)。
- for/since:这两个词都和现在完成时连用,“for” 接 “时间段” ,表示动作持续的时长,“I have studied English for 3 years.” (我学英语已经三年了);“since” 接 “时间点” ,表明动作从某个时间点开始,“I have lived here since 2019.” (我从 2019 年就一直住在这里)。
- 地点介词
- in/on/at:“in” 表示 “在…… 内部” ,“in the room”(在房间里);“on” 意为 “在…… 表面” ,“on the desk”(在桌子上);“at” 指 “在…… 具体地点” ,“at the bus stop”(在公交车站)。
- across/through:“across” 表示 “从表面穿过” ,比如 “walk across the road”(过马路),人是在马路表面行走穿过;“through” 则是 “从内部穿过” ,“go through the forest”(穿过森林),人是在森林内部穿行。
时态与语态:初中核心时态的 “综合运用”
九年级时态学习聚焦于 “现在完成时”“过去完成时”“过去进行时” ,同时要熟练掌握 “被动语态” 在不同时态中的变化形式。
现在完成时:“动作与现在的联系”
- 结构:“have/has + 过去分词” ,当主语是第三人称单数时用 “has” ,其他人称用 “have” 。
- 核心用法
- 动作 “发生在过去,持续到现在”:这种情况常与 “for + 时间段” 或 “since + 时间点” 搭配。例如 “She has lived in Beijing since 2010.” (她从 2010 年开始就住在北京,并且现在还住在北京),通过 “since 2010” 这个时间点,体现出居住这个动作从过去一直延续到现在。
- 动作 “过去发生,对现在有影响”:句子中常出现 “already”(已经)、“yet”(还,用于否定句和疑问句)、“just”(刚刚)、“ever”(曾经)、“never”(从未)等词。比如 “I have already finished my homework.” (我已经完成了作业,所以现在不需要再做了,对现在的状态有影响);“Have you ever been to Shanghai?” (你曾经去过上海吗?这个问题询问的是过去的经历对现在 “是否有去过上海的经历” 这一认知产生影响)。
- 易错点:现在完成时不能和具体的过去时间状语,如 “yesterday”(昨天)、“last week”(上周)等连用。如果要表达这样的时间概念,需要使用一般过去时。例如,不能说 “I have visited him yesterday.” ,正确的表述应该是 “I visited him yesterday.” 。
过去完成时:“过去的过去”
- 结构:“had + 过去分词” ,这个结构没有人称变化。
- 核心用法:过去完成时用于表示在过去某个动作之前已经发生的动作,也就是 “过去的过去” 。这需要通过上下文的时间提示,比如出现其他过去式动词,来明确时间先后顺序。例如 “When I arrived at the station, the train had left.” (当我到达车站时,火车已经开走了),这里 “arrived” 是过去式,表示 “我到达” 这个过去的动作,而 “火车开走” 这个动作发生在 “我到达” 之前,所以要用过去完成时 “had left” 。
过去进行时:“过去某刻正在做的事”
- 结构:“was/were + 现在分词” ,主语是单数时用 “was” ,复数用 “were” 。
- 核心用法:常与 “过去具体时间点” ,像 “at 8 last night”(昨晚八点),或者 “when/while 引导的时间状语从句” 连用,强调动作在过去某个时刻正在持续进行。例如 “I was doing my homework at 9 o’clock last night.” (昨晚九点我正在做作业),明确指出在过去的这个具体时间点,“做作业” 的动作正在发生;“When the rain started, we were playing soccer.” (当开始下雨时,我们正在踢足球),“when” 引导的从句中 “started” 是短暂性动作,主句 “were playing soccer” 是持续性动作,描述了过去某一时刻,一个动作发生时,另一个动作正在进行。
被动语态:“动作的承受者作主语”
- 结构:“be + 过去分词” ,其中 “be” 动词会根据不同时态发生相应变化。
- 各时态被动语态公式
- 一般现在时:主动结构是 “主语 + do/does +...” ,被动结构为 “主语 + am/is/are + 过去分词” 。例如主动句 “We clean the room.” (我们打扫房间),变为被动句就是 “The room is cleaned.” (房间被打扫)。
- 一般过去时:主动结构 “主语 + did +...” ,被动结构 “主语 + was/were + 过去分词” 。如 “He bought a book.” (他买了一本书),被动句为 “A book was bought.” (一本书被买了)。
- 一般将来时:主动结构 “主语 + will + do +...” ,被动结构 “主语 + will be + 过去分词” 。“She will write a letter.” (她将写一封信),被动句则是 “A letter will be written.” (一封信将被写)。
- 现在完成时:主动结构 “主语 + have/has + done +...” ,被动结构 “主语 + have/has been + 过去分词” 。例如 “They have finished the work.” (他们已经完成了工作),被动句为 “The work has been finished.” (工作已经被完成)。
- 易错点
- 不及物动词无被动语态:像 “happen”(发生)、“appear”(出现)、“come”(来)等不及物动词,不能用于被动语态。比如 “The accident happened yesterday.” (事故昨天发生了),不能写成 “The accident was happened...” 。
- 主动语态中 “感官动词 + 宾语 + 宾补” 结构的变化:在主动语态中,“感官动词 + 宾语 + 宾补” ,如 “see sb. do sth.” (看见某人做某事),变为被动语态时,要补上 “to” ,即 “sb. be seen to do sth.” 。例如主动句 “We saw him go out.” (我们看见他出去了),被动句是 “He was seen to go out.” (他被看见出去了)。
句法:从句与特殊句式
九年级句法的重点内容涵盖 “三大从句” ,也就是宾语从句、状语从句、定语从句,以及 “倒装句”“强调句” 等特殊句式。
宾语从句:“作宾语的句子”
- 结构:由 “主句 + 引导词 + 从句” 构成主从复合句。
- 引导词
- 陈述句作从句:使用 “that” 引导,而且 “that” 在从句中不充当任何成分,常常可以省略。例如 “He said (that) he would come.” (他说他会来)。
- 一般疑问句作从句:用 “if” 或 “whether” 引导,意思是 “是否” 。比如 “I wonder if she will attend the party.” (我想知道她是否会参加派对)。
- 特殊疑问句作从句:直接用特殊疑问词,像 “what”(什么)、“who”(谁)、“where”(哪里)等引导。例如 “Do you know where he lives?” (你知道他住在哪里吗?)。
- 语序:宾语从句必须使用陈述语序,也就是主语在前,谓语在后。例如,不能说 “Could you tell me how can I get there?” ,正确的应该是 “Could you tell me how I can get there?” 。
- 时态一致:如果主句是过去时,从句要使用相应的过去时态,比如一般过去时、过去进行时、过去完成时等。例如 “She said she was reading a book.” (她说她正在看书),主句 “said” 是过去时,所以从句用过去进行时 “was reading” 。但如果从句表达的是客观真理,那么时态保持一般现在时不变,像 “The teacher told us that the earth goes around the sun.” (老师告诉我们地球围绕太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