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今社会的教育版图中,每一所高校都宛如一颗独特的星辰,散发着属于自己的光芒。当众多高校仍在开学典礼上,年复一年地重复着那些关于传统发言时,南京理工大学却以一种大胆且独特的姿态,将防范极端女权这一极具现实意义的话题搬上了开学第一课的讲台。
在网络舆论场日益复杂的今天,极端女权的声音如同汹涌的暗流,不时地冲击着社会的价值观念和公序良俗。许多高校对此往往选择避而不谈,或是在表述上闪烁其词、模棱两可。然而,南京理工大学作为被称为“国防七子”之一的高校,却展现出了非凡的勇气和担当。它没有选择在这个撕裂网络舆论的现实议题面前退缩,而是直面问题,将其作为开学第一课的重要内容。这绝不是为了哗众取宠,也不是一时的心血来潮,而是一次掷地有声的价值宣言。它向学生们传递着这样一个信息: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面前,我们要有清醒的头脑和正确的价值观,不能被极端思想所左右。
真正的教育,从来都不是粉饰太平,用美好的言辞掩盖社会的矛盾和问题。而是要教会学生拥有明辨是非的勇气,让他们在面对各种思潮和观点时,能够独立思考,做出正确的判断。南京理工大学深知这一点,所以才会在开学之初,就给学生们上了这样一堂具有深刻意义的课程。
但南理工的特别之处,远不止于此。它不仅敢于在聚光灯下亮剑,展现出自己的风骨和担当,更懂得如何在无人注视的角落守护学生们的尊严。在学校的食堂后台,一套沉默的算法正在悄然运行。它如同一位默默守护的天使,悄悄识别那些每月吃满六十顿饭却花费不足420元的学生。南理工没有大张旗鼓地去宣扬这些学生的贫困状况,也没有设置繁琐的申请门槛。而是通过这套算法,无声地将补助打入学生的饭卡。三年的时间里,累计资助3.6万人次,支出960万元。
在这个过程中,没有公示,没有让任何一个学生因为贫困而感到难堪。这所大学用实际行动诠释了教育的双重使命:一方面,要站在台前,理清是非对错,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另一方面,要退到幕后,托举每一个具体的人生,关注学生们的实际需求,给予他们温暖和帮助。
尽管关于防范极端女权的课程设置引发了一些争议,甚至有人戏谑地称其为“男京理工”。但南理工依然选择了理性发声。它提醒我们,反对极端主义并不等于反对性别平等。真正的平权应当建立在理性对话而非对立撕裂之上。在性别平等的道路上,我们需要的是相互理解、相互尊重,通过理性的沟通和交流来解决问题,而不是被极端思想所裹挟,陷入无休止的对立和争吵。
在这里,我们看到了教育最珍贵的模样。它有风骨,不回避尖锐议题,敢于在复杂的社会现象面前表明自己的立场,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它有温度,不抛弃任何一个默默努力的人,在学生们最需要帮助的时候,给予他们无声的支持和关怀。南理工的故事告诉我们,最高级的人文关怀是既给你辨别是非的尺,让你在面对纷繁复杂的世界时能够保持清醒的头脑;也为你留下保全尊严的路,让你在接受帮助的同时,依然能够保持自己的尊严和自信。这才是教育应有的样子,也是我们所期待的高校能够带给学生们的宝贵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