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温】伟人最具魅力的55句话!
大学四年宝典
2025年福耀科技大学全国招生50人,最低分636分,最高分683分。
曹德旺先生捐了一百个忆,王树国校长亲自掌舵,2025年福耀科技大学全国招生本科生仅仅50人,它不火才怪哩!
全国最牛的孩子都打破头想进这个新成立的民办本科大学,最高分683分,投档线636分,这个大学到底好在哪儿?我亲自去了哪里而且见到了曹德旺先生,总结了他们五个非常硬核的突破。
第一大突破:就是从纸上谈兵到真刀实枪。
福耀科技大学实行本科3年+硕士2年+博士3年的8年一贯通培养,学生从本科阶段就进入科研项目和传统的高校相比有点颠覆,他们非常注重动手实践,整个学习阶段实践课比例要超过50%,车间就是课堂,福耀科技大学已进入宁德时代、海尔等12家合作企业的产业的教学点(将学业、行业、专业、企业、产业、就业、创业、事业一站式全链条无缝隙打通),大一就参与真实生产线的调试和研发,据说上大学第一个月就要尝试解决工厂的实际故障,他们认为这种实践的压力可以让人快速成长。
第二大突破:就是超级的师资超级的硬件。
虽然只有50名学生,但却坐拥“院士战队”和顶级硬件。第一年这50名新生配备了300多个教师,(含15名海内外院士,56位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平均60个老师教一个学生,听起来是不是十分夸张,有一位智能制造专业的学生说,我的导师是院士,每周一对一指导课,说实话这种情况在985高校博士生也很难实现。福耀科技大学实验室对标工业4.0,第一年8个亿的预算仅仅服务50名学生,校内配备了工业级3D打印系统,AI驱动智能生产线模拟平台,材料实验室仪器和中科院是同级别的,而学费每年只有5000块钱,学生住的宿舍是双人间,独立卫浴,还配备了地暖恒温泳池,攀沿墙以及国际会议级的音乐厅。
第三大突破:就是他们的办学理念。
既要科学家的思维,更要工程师的身手。这第一批学员仅仅设了四个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智能制造工程、车辆工程和材料科学与工程,全部都聚焦卡脖子领域,课程由福耀工程师和麻省理工教授联合开发,确保教学内容和产业迭代同步,而学生考核不会像武大那样仅仅看毕业论文。他们考核要以解决企业实际问题为导向,如车辆工程专业,要求设计可量产的汽车部件,材料专业课题,要求提交专利申请或工业样品。
第四大突破:就是注重与国际接轨。
毕业可以获得双学位,加上全球实验室通行证和国际无缝接轨。大四阶段全员赴剑桥、米兰理工等合作院校交换,考核达标可以获得双学位,硕士阶段进入斯坦福、MIT实验室参与课题。(麻省理工学院媒体实验室(MIT Media Lab)成立于1980年,由杰罗姆·韦斯纳与尼古拉斯·尼葛洛庞帝共同创立,隶属于麻省理工学院建筑及城市规划学院,其使命为"创造一个更美好的未来"。)所有的专业课程,全部采用英文教材,企业项目需要提交多语言技术文档,培养能够研发更能全球推销技术方案的复合型人才。
第五大突破:就是取消了行政加锁。
让学者主导课堂,福耀科技大学的教授拥有学术自主权,学校实行理事会+校长负责制,取消了37项行政审批,教师可以自主调整课程、跨学科立项,响应技术变革,周期由2年压缩到3个月。学生可以申请一到二年休学加入福耀海外项目或者孵化创业,返校以后学分延续,王树国校长承诺,这里容得下下一个曹德旺。
【专业与就业的反思】
福耀科技大学的爆火,有它的道理,当多数毕业生仍然困于入职即培训的尴尬境地的时候,这里的学生可能带着专利和项目经验走出了校门。当名校的光环在就业中褪色的时候,这里的“技能证书包”就成了offer。
曹德旺一个8个亿养50名学生的豪迈,王树国车间与课堂的宣言,共同诠释了教育最朴素真理,所谓“好评如潮”不过是让每一分投入都精准的转化,为学生掌控未来的底气!福耀科技大学的意义,不再于取代传统高校而是用实践撕开一道光缝,大学既可以是科学家的摇篮,也是工程师的铸造炉,当这两重身份在一个人身上合体的时候,产业升级的齿轮才能真正的咬合转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