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揭露博士生存残酷真相|一读·研选
创始人
2025-09-16 11:46:23
0

编者按:在学术的象牙塔中,博士生群体一直备受瞩目。他们怀揣着对知识的热忱与对学术高峰的向往,踏上了一段漫长且充满挑战的求学之旅。然而,这条通往博士学位的道路并非如想象中那般一帆风顺,而是充满了曲折与艰辛。Chris Woolston在《Nature》杂志上发表的文章“ PhDs:the tortuous truth”,为我们深入调查和分析了博士道路的求学真相。这不仅是一次对博士生群体生存状态的剖析,更是希望通过这篇文章,能让更多人理解博士生的不易,关注他们在学术道路上所遭遇的难题,从而为改善他们的学习与生活环境提供有益的思考与借鉴。

01

研究过程

为了深入了解博士生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体验和挑战,研究者们开展了一项大规模的全球调查。调查共收集了来自全球各地的6300多名早期职业研究人员的反馈,涵盖了各个学科和领域。调查的目的是全面掌握他们在PhD阶段所面临的情况。

从地域分布来看,36%的受访者来自欧洲,28%来自亚洲,27%来自北美或中美洲,而9%的受访者来自非洲、南美洲和澳大拉西亚。值得注意的是,本次调查收到了约700份来自中国的回复。为了确保调查的广泛参与度,研究者与伦敦的市场研究公司Shift Learning合作,通过nature.com、Springer Nature数字产品以及电子邮件宣传活动进行推广。此外,为了增加国际参与度,调查首次提供了西班牙语、中文、法语和葡萄牙语版本。

调查结果显示, 尽管博士生们普遍热爱自己的研究工作,但工作压力和心理健康问题仍然显著。有1/4的受访者表示对博士学位不满意,这一比例也明显高于2017年的调查结果。这表明,尽管博士生们对他们的研究充满热情,但在追求学术梦想的过程中,他们仍面临着诸多挑战和压力。

02

心理健康

调查揭示了一个令人关注的现象: 36%的博士生曾因研究压力寻求过焦虑或抑郁相关的帮助,这一比例相较于2017年的12%有了显著上升。然而,在这些寻求帮助的学生中,仅有26%的人表示从所在机构获得了有效的支持。同时,在过去12个月的数据统计中,31%的学生出现了心理障碍的迹象,如重度抑郁、广泛性焦虑障碍或惊恐障碍等。尽管面临着来自多方面的压力,但在谈到他们的博士经历时,仍有38%的博士生对自己的攻读PhD的决定感到非常满意。在攻读过程中,他们对这一决定的看法并没有出现明显的消极变化。

03

工作与生活失衡

对于许多博士生来说, 高强度的工作模式已经成为一种常态。调查结果显示,近40%的受访者对工作与生活的平衡感到不满意,而高达76%的人每周工作时间超过41小时。这种长时间的工作模式不仅对他们的生活质量产生了显著的负面影响,也加剧了他们的心理压力。经济压力也是导致博士生工作强度进一步增加的一个重要因素。除了经济压力,博士生们还面临着来自家庭责任的挑战。调查中超过10%的受访者表示,他们需要照顾其他成人或12岁以下的儿童,这无疑给他们的生活带来了额外的负担。在这种情况下,平衡学业、工作和家庭责任变得极为困难。一位匿名受访者苦笑着表示:“读博3年,我的社交圈只剩下实验室的同门,家人都以为我失踪了。”

04

职业迷茫:56%的人挤破头想进学术界

尽管全球学术岗位竞争激烈、僧多粥少,但仍有56%的博士生将留校做研究作为他们的首选职业道路。相比之下,30%的博士生选择了工业界,而仅有7%的人考虑进入非营利组织工作。然而,当讨论到博士项目对未来职业前景的影响时,调查结果呈现出一定的复杂性。有26%的受访者认为他们的博士项目为未来职业做好了准备,但有66%的受访者认为他们的博士项目为未来职业并没有做好准备,毕业后他们会改变他们的就业方向。这表明,尽管博士生对当前的学术经历感到满意,但他们对未来职业发展的信心仍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

05

隐性歧视:21%的人遭遇过骚扰或欺凌

在学术界,性别骚扰和歧视一直是亟待解决的严重问题。根据最新调查, 有21%的受访者表示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经历过骚扰或歧视。

其中,女性受到骚扰或歧视的比例高达24%,显著高于男性的16%。从全球范围来看,不同地区的骚扰和歧视现象也存在显著差异。北美地区的比例最高,达到24%。而大洋洲的比例相对较低,为18%。这种地域差异可能与不同地区的文化背景、社会观念以及学术机构的管理政策有关。调查还发现, 有57%的欺凌受害者选择保持沉默,不敢公开自己的遭遇。他们担心一旦发声,可能会对毕业、推荐信乃至未来的职业发展产生负面影响。

06

为什么还在坚持?

尽管博士生们面临着诸多挑战,但许多人在学术道路上依然坚定不移。根据调查,38%的博士生对攻读博士学位的决定感到非常满意,而37%的人表示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的满意度逐渐上升。支撑他们继续前行的, 首先是破解难题时的成就感和科研独有的心流体验,这种体验让他们在攻克难关的过程中感受到无与伦比的满足感。 其次是对学术圈子的珍视,能够与顶尖学者合作的机会,让他们感受到学术共同体的温暖与力量。 最后,也是他们不愿轻易放弃的执念,这种执念源于对博士学位的追求以及对自身能力和潜力的坚定信念。

07

展望未来

在学术的象牙塔中,PhD一直是学术追求的巅峰象征,代表着知识的深度与专业的极致。然而,读博并非简单的镀金过程。在踏上这条道路之前,了解读博的真相至关重要。首先,读博需要极强的内驱力,适合那些热爱科研、能够承受不确定性和长期挑战的人。这种内在的驱动力是支撑你在漫长而艰难的学术旅程中不断前行的关键。其次,选择合适的研究方向比努力本身更为重要。一个契合自己兴趣和能力的方向,能够让你在学术道路上事半功倍,避免不必要的挫折和迷茫。此外,心理建设比学术能力更为关键。在读博过程中,失败是常态,而成功往往只是少数。因此,强大的心理素质、抗压能力和面对挫折时的韧性,是完成博士学位不可或缺的品质。最后,职业规划越早越好。博士毕业并非只有一条路可走,博士学位只是进入某个领域的一张入场券。更重要的是在读博期间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为未来的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08

结语

从选题的迷茫到研究的艰辛,从实验的失败到论文的修改,每一步都考验着学者的耐心与毅力。博士生们往往需要牺牲大量的个人时间,远离家人朋友,全身心投入到研究中,这种高强度的工作模式对他们的身心健康构成了巨大威胁。有人说,读博就像在黑暗中凿壁,你不知道什么时候能见到光,甚至不确定凿的方向是否正确。但那些最终走出来的人,往往会在破壁的瞬间,看到别人未曾见过的风景。

相关内容

最新资讯

孙颖莎、王曼昱将免试攻读清华大... 9月16日,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对清华大学2026年社会科学学院接收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研究生...
中方:立即无条件释放所有被扣押... 中国常驻联合国副代表耿爽15日在安理会也门问题公开会上发言,呼吁也门胡塞武装和以色列保持克制。 耿爽...
女子踩到后中毒身亡的氢氟酸是何... 极目新闻记者 丁伟 张奇 据杭州市余杭闲林街道办事处通报,9月9日,涂某某(女,52岁)在进入闲林中...
一男子在上海街头被民警拦下,拉... 一男子在上海街头被民警拦下,拉杆箱内装了100万现金,涉嫌转移涉诈资金……今天上午,上海市公安局召开...
伊金霍洛旗交通运输局召开深入贯... 9月15日,伊金霍洛旗交通运输局召开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总结会,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
洪森澄清:佩通坦父亲他信及姑姑... 柬埔寨参议院主席洪森15日通过个人社交媒体发文,就近期有媒体报道所谓“泰国前总理他信在柬埔寨拥有资产...
美联邦调查局:柯克枪杀案现场发... 当地时间15日,美国联邦调查局局长卡什·帕特尔表示,在查理·柯克枪杀案现场发现的DNA与嫌疑人泰勒·...
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加速,“大旺智... 在近期公布的2025年度广东省先进级智能工厂名单中,肇庆有5家企业入选,其中肇庆高新区占了4家,助力...
尼泊尔临时政府任命新部长 分管... 当地时间9月15日,尼泊尔临时政府总理卡尔基任命了三位新部长,三人在尼泊尔总统鲍德尔主持下宣誓。 ...
曝曼联因薪资放弃多纳鲁马 曼城... 北京时间9月16日消息,知名转会记者罗马诺更新个人播客节目,谈到了多纳鲁马加盟曼城的幕后故事。 今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