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要转学的,排起!”
家长截图
娃娃刚上初中半个月,就有家长收到这样的消息。
看起来有点离谱,是不是?这条信息背后的“择校”意图,简直不要太明显。
那初中到底能不能转学?
明确告诉大家:能转,但必须符合政策。
任何不符合政策的转学方式,都藏着不小的风险。更要注意的是——转学的时机很重要:初一转还是初二转,所带来的影响,完全不一样。
通常,转学每年有两次机会:春季学期和秋季学期。开头那个聊天截图里提到的,就是春季转学。
那春季转学有哪些要求?需要提前准备哪些材料?不符合政策的转学方式,又有哪些风险?
首先,咱们来说说什么叫“符合政策的转学”。小学和初中转学要求和办理方式是一样的。
每学期,各区会发布转学公告(注意:也有些区春季不办理),只要你属于公告中的“办理对象”,并且资料齐全,就属于合规转学。
▌那具体有哪些要求?
由于明年春季的转学政策还没出来,团长只能拿今年已发布的各区通知作为参考。往年政策变化不大,还是有很强的参考性的。
▌转学公告发布时间:
各区不一样,一般是在秋季学期期末或寒假期间发布。
▌办理对象(参考今年):
◎ 成华区、青羊区、金牛区:明确要求有本区户籍,且目前在区外就读。
◎ 金牛区还特别提到:区内读民办的学生,也可以申请转回公办。
◎ 天府新区:区外或区内其他学区就读的学生,可申请转回户籍所在学区。
◎ 高新区:
<1> 有高新区户籍,目前在高新区外或区内民办学校就读,可申请转公立;
<2> 属于高新区“金熊猫”计划A、B、C类人才的子女,同样适用。
*注意:在高新南区与西区之间转学,视为区外转学(毕竟太远了),符合政策也可办理。
另外,锦江区和武侯区今年没有发布春季转学通知。有需求的家长,建议直接咨询教育局。
特别说明:随迁子女转学不属于本文讨论范围,每年只有秋季学期才能办理。
▌哪些情况不能转?
高新区、天府新区、青羊区、金牛区:明确规定毕业年级(小学六年级和初三)不能转学;
青羊区还规定同区学校之间不办理转学。
▌转学需要准备哪些资料?
◎户口簿
◎监护人身份证
◎ 房产证(转入地)
◎ 学籍信息(原学校打印)
个别区可能还会要求提供出生医学证明,建议大家提前准备。
▌申请转学后,能读哪个学校?
这里团长要敲黑板了:转学是由教育主管部门统筹安排学位。
▌什么叫“统筹”?
就是在相对就近的前提下,把你安排到本区还有空位的学校。注意,是本区,不局限于户口对应的片区。热门学校基本没空位,所以统筹进去的学校不一定是你最心仪的那所,甚至不一定是离你家最近的。
* 团长要提醒大家:即使有户籍,转学也≠想进哪所就进哪所。如果奔着某个名校去转,结果很可能失望。
再说说 高中转学,这种情况相对少见,跟义务教育阶段的政策有很大不同。
目前暂时没看到统一的政策要求,但可以参考今年1月份,成都市教育局针对高中转学咨询的回复:高中转学需要您先找到相关接收的高中学校,学校审核后向当地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提交申请,由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审核通过。
也就是说,高中转学主要看学校愿不愿意收,学校同意接收后再提交申请,等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审核通过就可以转学了。
有家长说:“有人给我承诺,一定能把我娃转进XX学校!”
有没有这种可能?
——有,但这属于我们开头所说的“择校”,风险极高!
刚开学就张罗转学的,很多都是择校机构在“挖需求”。一些家长对摇号结果不满意,或对现在学校有想法,机构正是看中了这种心态。
团长反复强调:尽量不要择校,尤其是小升初。
最关键的一点是:初中一旦择校,就会失去指标到校资格,转学择校也一样。
目前“5+2”区域的政策是:指标到校生必须要有连续3年学籍。 符合政策转学的,也必须在转入学校实际读满2年。
成都教育发布
也就是说,即使你合规转学,最晚也得在初二上学期完成转学,才能保住指标资格。
拿今年新初一的娃娃举例:这学期结束或初一结束转学,有指标到校资格。但如果拖到初二下学期——指标资格就没了。因为在新学校就读时间不满两年。
至于通过非政策手段转学的,更是铁定没有指标到校资格。
所以在转学前,一定要想清楚:要不要保指标?
有些家长说:“我家娃是牛娃,不在乎指标!”
但大家要知道,近几年指标名额持续增加,高分考生也越来越多,中考变数更大。如果能手握指标资格保底,再冲刺理想高中,不是更稳妥吗?
的确有人通过择校进了心仪的学校,但被骗的案例更多——
前两年,成都一位王家长为了让孩子读某民办校,向一家叫“新荷教育咨询”的机构交了38万“渠道费”,结果直到12月都没等到录取通知。要求退款时才发现:机构早就跑路了。(原文链接:)
这样的事情,每年都在发生。
钱交了,对方一拖再拖,最后直接失联。维权艰难,钱也基本不可能要回来。
有些机构甚至把“单子”转手倒卖,每转一道,风险翻一倍,最后谁都不负责。
打个总结:初中转学要趁早,最晚初二上学期开学前完成,且必须符合政策,才能保住指标到校资格。
至于不符合政策的择校行为——请一定要慎重、慎重、再慎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