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制菜作为近年来食品行业的发展热点,也因其关联农业、工业、交通、区域发展等多维度地理知识点,可能成为高考地理的考查内容。
一、主要地理知识点
首先,用一个表格概括预制菜的主要地理知识点:
知识维度 |
核心内容 |
关联地理考点 |
---|---|---|
全球视角 | 各国发展模式差异(美、日、中为代表) |
产业区位因素、全球化、地域文化对产业的影响 |
产业链与区位 | 上游(原料)、中游(加工)、下游(销售),冷链物流关键作用 |
农业分布、工业区位选择、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与影响 |
中国区域特征 | 产业集中分布于山东、河南、江苏、安徽等省份,广东(如佛山顺德)在技术和品牌上领先 |
区域经济发展、产业集聚、优势区位的形成条件 |
核心考点 | 渗透率(如中国10%-15% vs 日本75%)、饮食文化多样性(如八大菜系)对产业的影响 |
数据分析与比较、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
可持续发展 | 食品安全、标准制定、资源消耗与环境影响 |
环境保护、资源管理、产业可持续发展 |
从全球看,预制菜的发展体现了鲜明的地域特色:
美国:产业成熟,标准化程度高。依托快餐文化,采用“深度垂直整合+合同农业”模式,供应链高效,区块链技术应用广泛。
日本:渗透率全球最高(超75%),人均年消费23.5公斤。完善的《食品卫生法》和发达的冷链基础设施(人均冷库面积0.3立方米)是重要支撑。
中国:市场规模全球最大(2026年有望达10720亿元),但渗透率仍较低(约10%-15%),提升空间巨大。丰富的饮食文化(八大菜系)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预制菜的产业链较长,涵盖上游农业原料、中游加工制造和下游消费渠道。
上游原料:密切联系农业生产,如山东的蔬菜、广东的水产和清远鸡。原料地的分布直接影响预制菜产业的布局。
中游加工:属于食品工业。需要考虑劳动力、技术、政策(如各地产业园建设)等因素。冷链物流技术至关重要,其发展水平决定了预制菜企业的辐射范围和产品品质。
下游销售:通过餐饮企业、商超、便利店、电商平台等渠道触达消费者。
高考地理若考查预制菜,可能会从以下角度切入:
选择题:可能直接考查对预制菜概念、特点(即食、即热、即烹、即配)的理解,或分析其发展的主导区位因素(如政策支持)。
综合题:
分析某地发展预制菜产业的优势条件:可从原料供应(农业基础)、产业基础(配套设施、技术积累)、劳动力、政策支持、市场需求、交通与物流(尤其是冷链)等角度作答。例如分析广东顺德领跑的原因。
比较不同国家/地区预制菜产业发展模式的异同:可从发展水平、驱动因素(技术、市场、文化)、产业结构、政策法规等方面对比(如美、日、中差异)。
探讨预制菜发展带来的影响:包括积极意义(如促进农产品增值、带动就业、满足多元化需求)和潜在问题(如食品安全监管、标准化生产与传统文化传承可能存在的矛盾、环保压力等)。
评价预制菜产业布局的合理性:运用工业区位原理,分析某地预制菜产业园区的选址是否合理,或为其发展提出建议(如加强研发、完善冷链、打造品牌等)。
关注创新题型和热点结合:预制菜可能与其他地理要素结合考查,例如:
与农业区位变化(如“北菜南运”)相联系。
与区域协调发展(如东西部协作)、乡村振兴(如促进农产品深加工,增加农民收入)等国家战略相结合。
提供关于某地预制菜产业的文字或图表材料(如产业链地图、区域热力图),要求解读信息、分析问题。
理解核心概念:清晰把握预制菜的定义、分类及产业链构成。
串联知识体系:将预制菜与高中地理的农业区位、工业区位、交通运输、区域可持续发展等核心知识模块有机联系。
关注案例积累:
了解中国主要预制菜产业区(如山东、广东、河南、福建)及其特色。
记住一些典型代表企业或产品。
关注行业最新动态,如技术突破(超低温锁鲜)、政策法规(标准制定)等。
培养综合思维:学会从自然地理(原料、环境)和人文地理(市场、交通、政策、文化)多个角度综合分析预制菜相关地理问题。
辩证看待问题:分析预制菜发展时,既要看到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也要思考其可能面临的挑战(如食品安全、口味还原度、文化适应性等)。
六、例题分析
预制菜是利用标准化作业,对菜品原料进行简化制作后,经过包装、加热、蒸炒等方式,就能直接食用的便捷菜品。近年来我国预制菜产业发展迅速,但相比美、英、日等国而言,我国预制菜企业仍存在集中度较低、规模较小等突出问题。如图为我国2022年预制菜产业发展指数前10名的省份排行示意图,产业发展指数越大,发展水平越高据此完成 4~6题。
4.由图可知,我国预制菜产业分布主要特点及主要原因为( )
A.集中于我国东部地区 原料充足
B.分布较为分散 交通发展
C.集中于我国东部地区 市场广阔
D.分布较为分散 技术提高
5.相比于美、英、日等国,我国预制菜企业仍存在集中度较低小等突出问题,主要原因是( )
A.市场相对集中 B.原料供应不足
C.冷链物流较落后 D.饮食偏好多样化
6.近期预制菜进校园引发了大量的舆论关注,为促进预制菜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应( )
A.注重菜品精细化包装
B.加强预制菜在餐饮行业的推广
C.严格把控食材采购加工环节
D.保证菜品口味与样式的统一
4.C 考查点:服务业区位因素
核心素养:区域认知、综合思维
【解析】据图可知,我国预制菜产业主要集中于华南、华北与长江中下游地区,东部地区相对集中,而预制菜最大的特点是免去了做饭过程中的食材加工与烹饪环节,可以直接加热后食用,东部地区经济发达,年轻人比例高,生活节奏快,食品消费量大,预制菜市场广阔,故选C项。
5.D 考查点:服务业区位因素
核心素养:区域认知、综合思维
【解析】我国预制菜企业较为分散、规模小,主要原因是我国各地饮食习惯不同,企业需要根据当地市场消费者的饮食偏好需求调整食材搭配来确定产品类型,D项正确。预制菜消费市场主要在城市,市场相对集中是我国与美、英日等国共同存在的问题,A项错误。我国农业发达,蔬菜肉类等原料多样,产量大,预制菜原料供应充足,B项错误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我国冷链物流越来越畅通,并不落后,C项错误。
6.C 考查点:服务业区位因素
核心素养: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
【解析】预制菜需要保证食物的密封性好,包装过程会使用塑料材料进行真空包装,因此会在消费后产生大量可能导致污染环境的固体垃圾,无须使包装过于精细化,A项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