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普陀区正全力打造“每一所幼儿园都是优质园、每一个孩子都享有高质量童年”的学前教育新样态。目前,区域内公办幼儿园已全部纳入高质量建设体系,幼儿园实现集团化全覆盖,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学前教育发展路径。
集团化办园,全覆盖引领优质发展
2024年,普陀区学前教育集团正式启动,以公办市示范园为龙头组建了曹杨、真如、两长、两泉、长宜、万桃六个学前教育集团,实现了公民办幼儿园的集团化全覆盖,通过“自评+他评”结合的动态评估机制,推动每一所园所从“达标”向“优质”跨越,促进教育质量持续提升。
为满足日益增长的托育需求,普陀区通过设点布局资源优化,实现了托幼一体园的全覆盖。所有幼儿园均开设托班,提供家门口的高质量照护服务,让托育服务全域衔接,就近可及。桃浦地区正新建3所幼儿园,持续优化区域教育资源布局,让更多家庭享受家门口的优质学前教育。
儿童视角,打造“梦想改造园”
在幼儿园建设中,普陀区充分融入“儿童视角”,通过“梦想改造园”项目,让幼儿园真正成为孩子们的“梦想园”。以地处普陀区和静安区交界的小红帆幼儿园分部为例,新建设计时便听取了孩子们的建议,满足了他们希望有大沙水池和大种植园的愿望。幼儿园精心挑选了多种树木,让孩子们欣赏到大自然的四季更迭之美。春天的白玉兰和广玉兰如诗如画;秋天桂花飘香,银杏金黄;冬天红梅傲立枝头。幼儿园还巧妙地在屋顶打造了300多平方米的屋顶操场,并通过两处精心设计的连廊将室内与户外环境融合,其中二楼的风雨连廊由封闭状态改造为连通式,成为孩子们在恶劣天气下享受户外活动的避风港。
小红帆幼儿园
宜川一村幼儿园则充分利用园内21棵挺拔的水杉树,以“梦想改造园”项目为契机,移除了水杉树下的灌木丛,将其变成孩子们的游戏场地。通过“宜宝议事厅”,园长、教师倾听儿童的想法,并与家长代表、设计师共同勘查场地、协商方案。改建后,户外游戏场地面积增加了185.4平方米。如今,水杉树投下的婆娑树影与蜿蜒的旱溪相映成趣,孩子们可以光着脚丫踩在圆润的鹅卵石上,用网兜捞树叶,在旱溪的浅水区丢石子,在林间追逐光斑,在树荫下观察昆虫……
通过“梦想改造园”项目,普陀区将幼儿园户外游戏场地生均面积达标率提升至97.5%,改造后的园所各有特色,美美与共。
立体路径,探索学前教育发展的普陀模式
“普陀区正从‘本土实践’向‘全球对话’拓展,构建‘扎根本土、连接区域、开放共享、对话世界’的发展格局,探索四个立体路径。”普陀区教育局学前教育科科长叶冠鸿介绍道。
普陀区积极打造教联体,设计“友好城区 百种童趣”品牌,开展了“友好童唱”“友好悦读”“友好亲子跑”“友好集市”“友好童画”等特色项目,并与上海少年儿童图书馆共建“蜜宝书站”,打造“阅读+教育”一体化合作平台,将阅读融入一日生活,激发幼儿自主学习兴趣。
同时,普陀区积极打破传统教育边界,编织起一张覆盖社区、医疗机构的协同网络。通过深化“教养医”融合机制,为每个孩子提供更加科学的成长支持。例如,满天星幼儿园的“公益之家”项目,打通了医教与社区的“最后一公里”,“育儿加油站”专场活动为超1000户家庭打造了一场“普慧育儿”特色体验。
急救知识学习
普陀区的学前教育经验也正在走向国际舞台。在2025年托育服务高质量发展研讨会上,普陀区早期教育指导中心与澳大利亚等国家的教育专家展开深度对话,分享富有普陀特色的托育服务体系。在环太平洋学前教育研究会年会上,宜川一村幼儿园和小红帆幼儿园向全球学前教育研究学者展示了本土资源深度整合和课程创新实践成果,让世界听到了上海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中的“普陀好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