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全国各地高校都陆续开学,甚至有部分高校的军训活动都已经结束,这样意味着学校学籍注册已经完成,将会成为正式的全日制大学生。
但是在这个关键的时间窗口,各地新生在大学的体验却各有不同。有些新生吐槽学校的宿舍非常破旧,根本没有办法安心学习,希望学校能改善条件。
也有部分学生觉得大学校园生活很好,学校各方面都很便利,能让自己有全新的体验。值得注意的是,2025年还有部分学生刚开学几天,就选择退学。
往年有部分学生前往学校报到后,发现自己想象的大学和现实中的大学有很大落差,所以会选择复读。今年退学潮则有一个显著的特征,即主要集中在民办高校里面。
大学新生开学两天,就选择退学
最近,在社交平台上频繁看到关于大学新生想选择退学的信息。有一位新疆的学生的情况,引起小鱼老师的关注,这位学生完整地记录下高考前到最后退学的整个动态。
这位学生属于艺术类,高考提前批阶段被吉林某所民办高校录取,最终被录取到环境设计专业。按照父母和亲戚朋友的安排,最终在2025年8月底前往学校报到。
但是刚在学校里面待两天,感觉学校的校园环境和学习氛围等和自己想象的差别很大,更为重要的是,学校的学费以及住宿费等,让自己感到非常大的经济压力。
这所吉林民办本科高校环境设计专业的学费为26000元/年,加上住宿费、教材费、体检费、保险费等各项费用,预计要向学校支付3万元的费用。
即使家里面的父母都支持自己读书,但是该学生考虑到父母赚钱很不容易,而且还是被调剂到环境设计专业。该专业的就业形势不容乐观,毕业生的就业平均薪资较低。
因此,这位学生想到四年期间要花费20万元以上,学习环境设计专业,毕业后不知何时才能赚回学费,所以感觉有较大的压力,最终和父母、姐姐等进行协商,决定回去继续复读。
这位学生更多是体谅父母的不容易,考虑到自己所学专业的教育投资,和毕业后的回报可能并非成正比,总体来说并不划算,整体性价比很低,最终才会选择复读。
即使有国家的助学贷款,但是艺术类的环境设计专业确实很烧钱,何况又是在民办本科高校里面,除了昂贵的学费以外,还需要购买各种设备,参加各种校外的培训活动。
因此,这位学生的选择确实没有错,也可以说是普通家庭学生做出的最无奈的选择。在如今的经济环境和就业环境下,本科四年要花掉20万,拿到一个普通本科文凭,也未必值得。
从2025年各地学生和家长晒出的大学缴费清单来看,民办高校的整体缴费都在2万元以上,甚至有部分学校能达到4万元以上,确实很容易掏空家长的家底。
比如一位广东家长晒出的缴费清单,今年孩子被广东一所民办本科高校艺术类专业录取,单纯每年的学费就高达48000元,还有医疗费和教材费等费用,共计48978元。
这里面还不包含有学生的生活费,还有需要购买的电脑、生活用品等费用,整个开学期间的总消费在6万元以上,预计本科四年的费用大概在30万元左右,基本掏光家里的积蓄。
当前中国仍然有大量家长都是硬着头皮送孩子上大学,而很多学生成年以后能体谅到父母赚钱的不容易,所以在选择学校时都尽量选择公办,避免调剂到民办。
2025年部分民办高校出现退学潮,也有民办高校出现大面积新生没有按时报到。这些现象说明学生对于学历的追求变得更加理性,家长对现状的无奈。
教育本质是投资,要衡量性价比
被民办本科高校录取,最终选择复读,这并非是单个学生的个例,当前已经逐渐成为一种现象,也释放出一个非常明显的信号,大家都在理性思考高等教育的投资和回报问题。
教育是中国家庭最核心的投资渠道和阶层流动希望。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大家都知道读大学能改变命运,当时以极小的成本,就能让毕业后获得极大的回报,所以大家都愿意砸锅卖铁送孩子读大学。
但如今情况却悄然发生变化,各类高校经过数年的扩张,每年高校毕业生都已经超过1200万,学历的贬值速度正在加快。即使是大学毕业生同样都可能失业,也有可能进工厂或者送外卖。
因此,当读大学的成本已逼近甚至超过许多家庭的承受极限,自己掏光积蓄送孩子读大学,将来毕业后未必能得到相应的回报,家长自然要变得更加谨慎。
当新生前往学校报到,发现自己想象的学校和现实有差异,或者觉得不划算时,选择及时止损,回到家乡复读,或许这也是一个比较好的方案。
整体来说,中国普通家庭培养出一个大学生的成本控制在10万元以内,则是最有性价比,超出这个幅度就要承受较大的经济压力,家长不能盲目选择高昂学费的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