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上大学、选职校!当中国学生还在为上本科刷题时,美国学生却做了截然相反的选择
创始人
2025-09-20 16:33:12
0

每一个国家都经历过学历通胀,通胀之后,社会会回归能力导向,不再迷信文凭。
日本和美国早已经把职业教育与高等教育视为同等重要,这两年国内职业本科崛起,也是往这个趋势走。
成绩普通的孩子,真的别再卷普高、普本了,走职业教育道路,更顺畅。

凌晨两点的书桌前,中国学生还在刷高考真题,心里默念 “再提 20 分就能上本科”;而大洋彼岸的美国学生,却在纠结 “选社区学院的汽修班,还是去企业当学徒拿工资”。

这两年,这种反差越来越明显 —— 当我们还把 “上本科” 当成升学的唯一目标时,美国学生已经用 15 年的选择,走出了另一条路:不追名校文凭,优先学能赚钱的真技能。

一、美国学生 “不考本科” 不是突发,是 15 年的清醒趋势

很多人以为美国学生 “弃本科选职校” 是 AI 火了之后的新潮流,其实早在 15 年前,这个趋势就开始了。

2010 年美国本科在读人数达到 1810 万的高峰,之后连年下降,现在只剩 1530 万(还包含留学生)。

如果只看美国本土 18-22 岁的年轻人,选择上大学的比例从 41% 降到了 39%,看似降得不多,但背后是 “越来越多人觉得本科不值” 的集体清醒。

反倒是职业教育这边,热度一年比一年高。

2024 年本科以下的技能证书项目,报名人数比 2020 年多了 20%;公立两年制社区学院(类似中国的职校)的学生,连续 3 年增长超 19%;最火的是 “注册学徒制”——2024 年比前一年报名人数翻了一倍还多。

这种学徒制不是我们印象里 “跟着师傅打杂”,而是企业和学校联手:比如某车企要招电工,会委托社区学院开课,学生从第一天起就是企业 “准员工”,拿学徒工资(第一年能拿正式工 50%,第三年能拿 80%),学的全是企业需要的真技术,毕业直接上岗,证书还能在全国通用。

有数据说,完成学徒制的美国学生,90% 能留在签约企业,起薪平均 7.9 万美元,比同年本科毕业生的 6.4 万美元还高。算

下来,学徒 3 年不仅不用交学费(企业补贴一部分),还能赚十几万,反观本科生,4 年学费加生活费要花几十万,毕业还得从零开始找工作 —— 这种 “一边赚钱一边学技能” 和 “花钱花时间换文凭” 的对比,难怪美国学生越来越倾向前者。

二、美国大学学费没涨,可大家还是觉得 “不值”:学的 90% 用不上

很多人会说 “美国学生不读本科,是因为学费太贵”,但数据却打了脸:过去 12 年,美国公立大学的平均学费不仅没涨,还从 1.2 万美元降到了 1.16 万美元;就算是私立大学,学费涨幅也只有 4%,远低于 20% 的通胀率。

更关键的是 “净学费”—— 扣除奖学金后,公立大学学生实际花的钱从 4230 美元降到了 2480 美元,少了 41%,贷款余额也降了 17%。

那为什么还有 2/3 的美国人觉得 “上大学不值”?核心问题出在 “学的用不上”。

美国很多本科生毕业去企业,发现四年学的知识,90% 在工作里用不到:学工程的要从初级助理做起,学管理的还得重新学公司流程,甚至不如高中毕业的学生 —— 后者参加 1-2 年技能培训,就能直接上手干活。

更重要的是,互联网时代后,知识不再 “锁在大学里”:想学生编程,网上有免费的课程;想了解行业动态,看行业报告比听大学讲座更有用;连谷歌、亚马逊这些巨头招人,也不盯着文凭了 —— 招程序员时,看的是 GitHub 上代码项目的 “星星数”(代表认可度),有 200 颗星的 “自学党”,比普通计算机硕士还抢手。

这和中国学生的处境形成了鲜明对比:我们的学生刷题刷到深夜,只为考上本科,可很多专业读完才发现 “毕业即失业”—— 学汉语言的不知道能做什么,学工商管理的只能去当销售,反而不如学汽修、护理的职校生,毕业就能拿到稳定工作。

不是本科没用,而是我们太执着于 “文凭”,却忽略了 “文凭背后的技能”。

三、美国职业教育的 “真香” 之处:不花冤枉钱,毕业就上岗

美国学生愿意选职校,不是因为 “成绩差”,而是职业教育的 “性价比” 实在太高,尤其是解决了 “学什么、怎么就业” 的核心问题。

首先是 “花钱少”。

美国的技能培训学院,学费只有大学的 1/5 到 1/3,比如学 IT 运维,社区学院一年学费只要 2000 美元,比大学一年几万的学费便宜太多;而且很多职业教育项目能申请政府补贴,相当于 “半免费” 学技能。

更关键的是 “学的就是能赚钱的本事”。

和中国有些职校 “课程老、脱离市场” 不同,美国的职业教育全跟着行业需求走:行业协会会列出岗位需要的技能(比如电工要会修新能源汽车电路,护士要会用智能护理设备),学校再按这个标准开课,老师很多是企业里的资深员工,教的都是 “上班第一天就能用的技术”。

比如学护理的学生,在学校就能实操智能输液泵、心电监护仪,毕业去医院不用再培训,直接上岗。

最让人羡慕的还是 “注册学徒制” 的闭环:学生不用愁 “学完找不到工作”,因为从入学起就和企业绑定,企业出钱出资源,学生出时间学技能,毕业直接转正。

有个美国学生分享,他学的是机械维修,学徒期间每月能拿 3000 美元,毕业起薪涨到 5000 美元,比同岁的本科生(起薪 3500 美元)赚得多,还没负债 —— 这种 “零风险、高回报”,比 “赌四年本科未来” 实在多了。

四、中国学生的 “本科执念”:别让刷题,耗掉孩子的 “技能黄金期”

看着美国学生在职业教育里 “快速变现”,再看中国学生还在为 “上本科” 死磕刷题,难免让人着急 —— 不是说本科不好,而是我们把 “上本科” 变成了唯一的路,却忽略了孩子的兴趣和技能培养。

很多中国家长的逻辑是 “小学拼升学、中学拼分数、高考拼本科”,却很少问孩子 “你喜欢动手吗?想不想学一门技术?”。

结果就是,很多学生刷了十几年题,考上本科却发现 “专业不对口”,毕业后只能转行;而那些喜欢动手、适合学技能的孩子,因为 “职校没面子”,被迫走高考这条路,最后既没拿到文凭优势,也没学到真本事。

其实现在中国也缺技能人才:新能源汽车维修、智能设备运维、养老护理这些岗位,缺口都很大,职校生毕业就能拿到不错的工资;可因为 “社会认可度低”“课程和市场脱节”,很多家长不愿意送孩子去。

反观美国,职业教育有联邦认可的证书,有企业背书,有高薪保障,自然没人觉得 “读职校没面子”。

不是不考大学,而是别被 “文凭绑架”

美国学生选职校,不是 “放弃高等教育”,而是 “选择更适合自己的路”;中国学生追求本科,也不是错,错的是 “把本科当成唯一的目标”,忽略了技能和自驱力的培养。

毕竟,无论是上大学还是读职校,最终的目的都是 “能安身立命、能实现价值”。

如果孩子有学术天赋,喜欢研究,上大学读硕士博士很好;如果孩子喜欢动手,擅长解决实际问题,读职校当学徒也很好。

最怕的是,我们逼孩子刷了十几年题,考上本科却一脸迷茫,不知道自己能做什么 —— 这才是对孩子最大的消耗。

未来的教育,会越来越 “多元化”,文凭只是敲门砖,技能和自驱力才是一辈子的饭碗。

希望我们的家长能早点清醒:别让 “本科执念”,耽误了孩子的 “技能黄金期”。

相关内容

最新资讯

《大明风华》中的朱瞻基是不是太... 皇家自古无情,皇帝作为一国之主,他必须为大局着想,他只能无情才能保证至皇位的安全。明宣宗朱瞻基作为一...
“教育强国:特色高校改革发展论... 2025年9月19日,在外交学院建校70周年之际,“教育强国:特色高校改革发展论坛”在北京隆重举行。...
独家专访|做百分之百的刘旸 我不希望我是脱口秀演员刘旸,也不希望我是编剧刘旸,也许也不是演员刘旸。我只会是刘旸。记者 | 吴雪...
31集谍战大作来袭,仅上映两天... 你能想象吗?刘诗诗,那个以古装剧和甜美形象著称的演员,竟然挑战了谍战剧!这可不是一场简单的转型,她在...
美国政府升级对哈佛大学限制举措 来源:滚动播报 美国教育部19日说,教育部已把哈佛大学置于“加强现金监管”状态。这一举动迫使哈佛大学...
嵩山玉皇沟“巨型蛇头”已被覆盖... 极目新闻记者 满达见习记者 毕若雪河南嵩山玉皇沟景区一“巨型蛇头”因太过逼真,被指吓人。9月19日,...
北京交通大学2025年暑期就业... 以下是本次就业实践参与答辩的20个实践团队(排名不分先后),请为您喜欢的实践团投票吧(链接在文末)。...
不香了吗!师范类高校录取分数下... 2025年高考录取数据揭示了一个显著趋势:师范类211高校录取分数线和排名整体下滑。这并非偶然,而是...
当选区长2个月被查,官方披露:... 清廉海南网9月20日消息,日前,海南省监委对第十四届海口市委委员,海口市琼山区委原副书记、区人民政府...
若卢秀燕韩国瑜柯文哲争取202... 海峡导报综合报道 中国国民党主席首场辩论会今天(20日)下午举行,邀参选人国民党民代罗智强、前民代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