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AI从课本知识变成课堂伙伴,小学信息科技课能突破哪些教学瓶颈?9月19日,2025年秋季重庆市小学信息科技教研工作会在重庆两江新区金山教育集团启幕。全市各区县教研员、信息科技教师齐聚于此,以“AI智能体赋能信息科技教学:跃迁路径与教研实践探索”为主题,共探学科高质量发展新路径。
活动伊始,两江新区金山教育集团带来的节目《团结奋进 即刻出发》,既展现了学生活力,也呼应了此次教研“协同共进”的理念。
大会现场。
节目表演:《团结奋进 即刻出发》。
“校区市”联动,擘画AI赋能教育新蓝图
重庆两江新区金山教育集团党总支书记徐龙海。
作为协办单位,重庆两江新区金山教育集团党总支书记徐龙海代表集团介绍了集团信息科技教育的“硬实力”与“软实力”:两江新区金山教育集团已建成集人工智能实验室、机器人编程空间、创客工坊于一体的科创教育中心,围绕“AI+教育”构建项目式校本课程体系。学生团队开发的“智慧德育小助手,智能垃圾识别回收兑换系统”,更是跨学科应用的典型成果。学校让信息科技教学从“教技术”转向“育思维”,这与本次教研主题高度契合。
重庆两江新区教育发展研究院教学教研组长徐颖。
重庆两江新区教育发展研究院教学教研组长徐颖认为,信息科技不仅是工具、是学科,更是面向未来的教育使命。徐颖表示,在信息科技领域,两江新区将重点推进四个方面的工作:开发计算思维与AI核心课程群、实施“人工智能+教师教育”行动、构建“课堂—社团—竞赛”实践体系、建立素养导向评价机制,为全市提供“两江样本”。“期望与会人员通过此次教研,进一步凝聚共识、共享智慧、共促发展。”
重庆市小学信息科技教研员李可。
重庆市小学信息科技教研员李可表示,重庆已构建“信息科技+ 编程与AI”多元课程体系,未来要以“教研为支点”,推进AI通识教学,以“育人为核心”,培养学生科技伦理素养,以“协同为路径”,打造区域发展生态。李可建议与会教师将新思路转化为“课堂施工图”,通过真实场景和项目式学习,实现学生从“知识内化”到“能力转化”的跨越。
课例+交流+讲座,打通AI教学实践新通道
理论共识需要靠课堂实践检验,“课例展示”环节,就打破了传统教学模式。两江新区金山教育集团教师姜利带来的《图像分类我能行——AI助力垃圾分类》AI体验课,让同学们亲手操作AI工具,并对生活物品图像进行分类,在互动中理解“机器如何‘看’世界”。课后,两江新区金山教育集团教师刘艳琪的反思性说课,更让在场教师产生共鸣:AI教学不是炫技,而是要让技术服务于学生思维培养。
课例展示。
随后的“微讲座”环节成为“智慧共享站”。重庆两江新区信息科技教研员张佳以《智能学伴支持下的人工智能课程设计与实施》为题,分享了如何让AI成为教师的“助教”、学生的“学伴”;万盛经济技术开发区教师进修学校教研员杨松结合区域实践,提出“小学 AI教育要重趣味、轻难度”;大渡口区教师进修学院教研员杨海则展示了该区通过“校校联动”推动AI教育普惠的成果,让在场教师深受启发。
重庆师范大学李明教授。
“AI智能体不是来讲课的,而是来和教师们一起工作的。”专家讲座环节,重庆师范大学李明教授从理论到实践,解读了AI智能体与信息科技课程融合的关键点,为教师们打开了新思路。
李可组织全市小学信息科技教研员开展工作部署,明确后续教研重点,引导大家通过“线上磨课”“案例共享”破解教学难点,让每所学校的经验都能成为区域教育提质的“养分”。
本次教研会不仅让两江新区金山教育集团成为重庆小学信息科技教育的“展示窗口”,更凝聚了全市同仁的智慧。徐龙海表示,两江新区金山教育集团将以此次活动为起点,持续深化AI赋能教学实践,为培育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筑牢数字素养根基。
文图孟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