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系主任这个岗位,最近在网络上成了热议对象。
很多人觉得,这种听起来挺体面的职位,其实并不那么光鲜。
“事情多、压力大、科研做不下去,最后还不落好。”
这基本就是现在很多高校老师对副系主任的真实看法。
我正好就是亲历者,在“双一流”高校干了五年副系主任,今天就说说这五年我到底经历了什么,有没有后悔。
我本来是个一心想搞科研的人,回国后进了母校做副研究员。那会儿,心里只想着怎么发论文、评教授。
直到有一天,系里分管教学的副系主任找我谈话,让我帮他做助理。
他跟我算了一笔账:做这个助理,能算进30%的年工作量,每周理论上也就12小时,既能和各路教授混个脸熟,对以后评职称也许有用。
我一想,反正也不会很累,还能多点资源,就答应了。
谁能想到,这一干就是八年,后来还顺理成章成了分管教学的副系主任。
副系主任到底干点啥?
在我国高校,一个系一般会设三个副系主任,分别管行政、科研和教学。
别小看这分工,最累的其实就是分管教学的那位。
很多网上说的“拒当副院长”,其实就是拒绝去当这个分管教学的副职。
刚上任时,我把工作分成基础和亮点两块。
基础工作很琐碎,但必须天天盯着。
比如,每个老师的课要安排、选课要顺利、教学委员会要开会、学校下达的任务要落实。
这些活看起来没啥技术含量,但一不盯准就容易出问题。
我甚至专门做过一份厚厚的“荣誉台账”,把系里老师获得的教学奖项、编写教材、教学项目等都一一记录下来。
每次新增一个奖项,我都第一时间发到微信群里祝贺,看到老师们开心,我也觉得特别有成就感。
有时候,我也会感到很疲惫。
每到假期,我就开车去江边散心,结果手机消息一响,还是得一条条回复。
工作和生活的界限早就模糊了。
副系主任到底值不值?有人说是“虚名”,一年补贴也就几万块;有人觉得当副职不难,做个“甩手掌柜”也能混个名利双收;还有人说,分管教学的副职最累,不如去当分管科研的,隐性收益大点。
前任副系主任跟我说过一句话:“想干好这工作,时间就是无底洞。”
确实,干得多才有成就感和满足感。
虽然这条路不轻松,但我还是个理想主义者,愿意为教育和学生多做一点事。
奋斗过、失落过,也收获过。只要心里有热爱,就不后悔。
五年下来,我最大的体会就是: 副系主任这份工作,确实不轻松,甚至会影响个人学术发展,但只要你用心,能收获一份独特的价值和成就感。
在体制内,位置不同,责任和收获也不同。
你想要什么,能承受什么,只有自己最清楚。
只要心怀热爱,哪怕是“夹心饼干”,也未必是一种妥协,反而是对理想最真实的坚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