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学生将迎来新版教材,新教材将更加重视思维和阅读!为了方便广大学生在暑假预习新学期的课本知识,我们整理了2025新人教鄂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一电子课本,以图片的形式呈现给大家,希望对同学们的暑期学习有所帮助。
以下是部分内容截图,完整信息请查看 PDF 文件
三年级学生正处在对自然现象、生命奥秘充满好奇的 “探索期”,他们既需要读物有生动的呈现形式,又渴望从中获取易懂的科学知识。以下推荐的 8 本科学读物,均以 “图文结合、趣味导向” 为核心,覆盖自然、生命、物理、百科等多个领域,既能满足孩子的好奇心,又能悄悄播下科学思维的种子。
一、自然探索类:走进动植物的 “生活日常”
1. 《森林报》(维・比安基 著)
这不是传统意义上的 “报纸”,而是苏联作家维・比安基为孩子打造的 “森林专属新闻刊”。全书以四季为时间轴,用拟人化的笔触 “报道” 森林里的新鲜事 —— 春天里小熊如何从冬眠中醒来,夏天松鸡怎样搭建巢穴,秋天松鼠如何储存过冬的粮食,冬天狐狸如何在雪地里捕猎。语言像童话故事般生动,比如把 “树叶飘落” 描述成 “树木给大地寄去金色的明信片”,搭配清新的插画,能让孩子仿佛置身森林,直观感受大自然的四季变化,同时悄悄掌握动植物的生长周期、生活习性等科学知识,培养对自然的敬畏与热爱。
2. 《我的第一本科学漫画书 —— 热带森林历险记》(洪在彻 著)
如果孩子喜欢漫画和冒险故事,这本读物会成为他们的 “科学启蒙好伙伴”。韩国作家洪在彻以漫画为载体,讲述了主角团队在热带森林中遭遇的一系列冒险:从躲避暴雨引发的山洪,到识别有毒的热带植物,再到观察猩猩的群体生活。每一段冒险情节里,都巧妙融入热带森林的科学知识 —— 比如 “为什么热带森林里的树叶大多又大又宽”“箭毒蛙的鲜艳颜色有什么作用”“绞杀榕如何‘占据’其他树木的生存空间”。孩子在跟着主角 “闯关” 的过程中,会不自觉地吸收科学知识,还能了解热带森林的生态环境,激发对热带雨林这一特殊生态系统的探索兴趣。
二、生命奥秘类:揭开生命与身体的 “小秘密”
1. 《生命的故事》(日本引进)
这套从日本引进的科学读物,最让人惊艳的是它的 “微观视角”—— 书中的图片大多是高清特写,能清晰展现平时肉眼难以观察到的细节:比如蝴蝶破茧时翅膀的纹路变化,蚂蚁搬运食物时腿部的细微动作,甚至是种子萌发时胚根突破种皮的瞬间。文字部分则像 “科学解说员”,用简洁易懂的语言,从地球最初的单细胞生物讲起,一步步梳理出生命从诞生到进化出人类的完整历程。没有复杂的术语,只有 “为什么恐龙会灭绝”“人类的祖先是谁” 这类孩子常问的问题,搭配震撼的图片,能让孩子直观理解 “生命进化” 的基本逻辑,感受生命的神奇与珍贵。
2. 《我的第一套生命科普书》
这套包含十多本的科普丛书,专门聚焦 “人体与生命” 这一孩子最好奇的领域。它不像教科书那样罗列知识点,而是用 “大插图 + 短文字” 的形式,把复杂的人体系统拆成一个个有趣的 “小主题”:比如 “食物在肚子里会经历怎样的‘旅行’”(讲解消化系统),“心脏如何像‘小水泵’一样工作”(讲解血液循环系统),“我们为什么会感冒”(讲解免疫系统)。每一页都有占据一半篇幅的彩色插图,比如用 “红色管道网络” 展示血管分布,用 “小工人” 的形象比喻细胞的功能,即使是 “神经元”“线粒体” 这类专业术语,也会搭配通俗的解释。适合有一定认知基础的三年级学生,能帮助他们了解自己的身体,建立 “健康生活” 的意识。
三、科学实践与百科类:从 “知道” 到 “会做”“会用”
1. 《游戏中的科学》(汉斯・尤尔根・普雷斯 著)
德国作家汉斯・尤尔根・普雷斯的这本读物,完美契合三年级孩子 “爱动手” 的特点 —— 书中没有枯燥的理论,而是收录了 200 多个简单易操作的科学小游戏,材料几乎都是家里常见的物品:用玻璃杯和蜡烛就能做 “大气压力实验”,用塑料尺和碎纸就能观察 “静电现象”,用冰块和盐就能体验 “冰点降低” 的原理。每个游戏都有清晰的步骤说明和 “科学原理小讲解”,比如 “为什么用吸管能喝到饮料”,会用 “大气压力把饮料压进吸管” 来解释。孩子在动手做游戏的过程中,既能感受科学的乐趣,又能培养 “提出问题 — 动手验证 — 总结规律” 的科学探究习惯,真正实现 “在玩中学”。
2. 《DK 儿童自然百科全书》(英国 DK 公司 出品)
作为英国 DK 公司的经典百科读物,这本书堪称 “自然科学的视觉宝库”。它以 “高清实拍图 + 简洁文字” 为核心,覆盖地球、动植物、天文、地理等多个领域:从 “火山喷发的过程” 到 “鲸鱼的迁徙路线”,从 “太阳系八大行星的特点” 到 “沙漠里的特殊植物”,每一个知识点都搭配一张或一组震撼的图片,比如用 “分层剖面图” 展示地球的内部结构,用 “对比图” 展示不同动物的体型差异。文字部分则提炼出最关键的信息,没有冗余的内容,比如介绍 “北极熊” 时,会重点讲 “它的白色毛发其实是透明的,能帮助吸收阳光”“厚厚的脂肪层能抵御寒冷”。孩子翻开这本书,就像走进一座 “自然科学博物馆”,能快速获取丰富的知识,拓宽科学视野。
四、物理启蒙类:让抽象概念 “变简单”
1. 《这就是物理》
专为 5-10 岁孩子设计的物理启蒙读物,最大的亮点是 “把抽象概念变形象”。它用漫画的形式,将物理学中的力与运动、热学、光学、电学等知识点,转化成一个个有趣的 “角色故事”:比如用 “力先生” 的形象讲解 “推力和拉力”,用 “热精灵” 的旅行讲述 “热传递”,用 “光宝宝” 的路线变化解释 “光的反射和折射”。没有公式和复杂术语,只有孩子能看懂的对话和场景,比如 “为什么冬天摸铁会比摸木头凉”,会用 “铁导热快,把手上的热吸走了” 来解释。三年级孩子读这本书,能轻松理解基础的物理原理,消除对 “物理” 的陌生感,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2. 《平博士密码:诺贝尔奖中的理化生》
改编自俄罗斯热门科普动画片《平博士密码》的这套读物,一共 10 本,堪称 “衔接小学与初中科学的桥梁”。它没有直接讲 “诺贝尔奖是什么”,而是围绕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的基础知识点,用动画片中的角色(如平博士、鹿教授)展开故事:比如通过 “为什么灯泡会发光” 讲解 “电流的作用”,通过 “植物如何制造食物” 讲解 “光合作用”,通过 “为什么苹果会落地” 讲解 “万有引力”。内容既贴合三年级孩子的认知水平,又悄悄关联初中的多个知识点,比如 “细胞的结构”“简单的化学反应” 等。孩子读这本书,不仅能拓展科学知识,还能培养 “用科学眼光看世界” 的思维,为未来的理科学习做好铺垫。
这些科学读物,有的能带孩子走进自然,有的能帮孩子了解身体,有的能让孩子动手实践,共同点是 “不把科学当‘知识’,而把科学当‘乐趣’”。三年级孩子通过阅读这些书,能在满足好奇心的同时,慢慢养成 “观察、提问、思考” 的习惯 —— 这比记住某个知识点更重要,也能让他们真正感受到 “科学就在身边,科学很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