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题再现】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炮震卢沟烽烟起”“出动神兵过百团”“芷江终见敌旗蔫”……中华民族的抗战记忆将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阅兵中呈现:战旗方队将擎举抗日功勋荣誉旗帜,展现可歌可泣、荡气回肠的抗战历史;联合军乐团会奏响《松花江上》《在太行山上》《保卫黄河》等抗战经典曲目,让烽火旋律与受阅步伐共振……
如果有一天,我们要将这些抗战记忆郑重赠予青年……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一.审题提示
材料围绕“抗战记忆的赠予”设置写作情境。材料内容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介绍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 周年大阅兵将呈现的抗战记忆;第二部分假设将抗战记忆郑重赠予青年。
二.写作提示
考生应围绕“抗战记忆的赠予”展开写作。首先应抓住“可歌可泣、荡气回肠的抗战历史”“烽火旋律”对抗战记忆进行深入分析,体现自己的正确认识;其次应思考为何要把抗战记忆郑重赠予青年;再次,应探讨用何种方式将抗战记忆赠予青年更有利于接受与传承,或结合时代背景谈青年接受记忆后的做法。
文章的重心应该是第一层与第二层——要赠予青年什么抗战记忆和为何要把抗战记忆郑重赠予青年,二者可以前后写,也可糅合在一起表达,但要尽量写出层次感;做法层面属于次重点,可以作为后半部分的补充表达;能够从思辨角度谈“抗战记忆”“抗战记忆的赠予”,也属高阶思维。
表达要注意扣“抗战记忆”“赠予青年”,脱离“赠予”或脱离“抗战记忆”来写都在一定层面上偏离题意,应适当降档。有的文章主旨句不点明“赠予青年”,但行文中明确写出也是可以的,只是不够显豁,不提倡。
范文:
注:文章由超然客公众号校编,分享旨在服务教学,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