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孩子在学校的就餐问题不是小事。图/IC photo
近期,山西运城闻喜县城西小学要求“家长不陪餐,孩子不能在学校吃午饭”的规定引发社会关注。
据红星新闻报道,该校一名学生的家长郭先生在采访时表示,因不少家长在外务工,或存在家校距离较远等问题,无法轮流到校陪餐。由于学校将陪餐制度与孩子在校吃午饭的资格挂钩,如今班里报名在校吃午饭的仅有几人。郭先生还透露,该校推出的轮流陪餐制度,还要求家长负责打饭、打汤、做清洁,照看孩子午休等,这在郭先生看来并不合理。
对此,闻喜县教育体育局后勤保障中心工作人员回应称:“让家长打饭、做清洁并非强制,而是呼吁家长给老师搭把手。”这名工作人员还解释称,将陪餐制度与孩子在校吃饭资格挂钩的做法不妥,系老师对学校规定的误读,已敦促学校整改。
喜县教育体育局督导室一名工作人员证实:“学校的确在实行家长陪餐制度,但只是说孩子在学校吃午饭,家长就要轮流陪餐;但不是说家长不能来陪餐,孩子就不能在校吃饭。”
这名督导室工作人员的说法令人困惑。“孩子在学校吃午饭,家长就要轮流陪餐”与“如果家长不能陪餐,孩子就不能在学校吃饭”,在执行过程中会有什么差别吗?显然不能把责任推给教师误读规定。而是该校这一规定本身就存在问题。建立家长陪餐制度,应该是在校吃饭学生的家长自愿报名,而不能变为强制参与。
建立家长陪餐制度的出发点,是积极接受家长对学生餐的监督。而学校把学生在校吃午饭的资格与家长陪餐挂钩、让参加陪餐的家长负责保洁,折射出对建立家长陪餐制度的“不乐意”,存在故意为难家长、将这一制度异化的嫌疑。教育督导部门要督促学校以正确的态度与方式建立家长陪餐制度。
家长陪餐本来就是基于家长自愿,由家长根据自身的情况自愿报名,选择自己方便的时候到学校陪餐,而不应该要求在校吃饭学生的家长都必须轮流到校陪餐。
而学校不但规定学生在校吃饭,家长就必须到校陪餐,还给陪餐的家长提出打饭、保洁、照看午休的要求,这就把陪餐任务强制化、扩大化。
这显然并不是积极、努力建立家长陪餐制度的样子。家长陪餐制度,也是近年来针对校园食品安全问题,家长、社会舆论一直呼吁建立的监督制度。
但不是所有家长都有时间,都有意愿去陪餐。因此,家长陪餐的实施要从家长现实出发,而且,这一工作应该由校园膳食监督家长委员会主导。简单来说,学校应先成立膳食监督家长委员会,再由膳食监督家长委员会有序推进家长陪餐制度。
各地教育督导部门要督促学校必须建立能发挥监督作用的家长陪餐制度,对参与膳食管理监督、陪餐的家长进行培训,让他们履行监督职责,而不是一开始就走偏。
学校不是给家长布置任务,而是由家长自主监督学校学生餐供餐。
撰稿 / 刘辰(媒体人)
编辑 / 柯锐
校对 / 杨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