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教而育之
“如果一个老师没有担任过班主任,就不算是一名真正的教师……”学校领导无数次说过这样的话。
学校领导说的没有错!这绝非PUA老师们。
试问各位,在我们的读书生涯中,对我们影响最大的,难道不是班主任老师吗?尤其是毕业班的班主任,我们离开校园多年以后,可能还记得当年的点点滴滴。从教师的专业成长角度来讲,担任班主任职务是提升自己专业素养的必由之路。班主任老师也是每一个学校的中流砥柱,绝对属于学校的骨干力量。如果一名教师从来没有担任过班主任职务,严格意义上讲,真的不算一名真正的教师。
“班主任工作实在是太累了,快点把我的班主任职务给换掉吧……”同样不止一次听到班主任老师这样说。
当班主任有助于老师们的专业成长,这没有错!但现实却是很多老师不愿意承担班主任职务,这也是不争的现实。承担班主任工作,每个月都有一定的班主任津贴,相比其他老师,工资更高,可为什么班主任岗位却无人问津?真的是老师们没有责任心吗?答案里藏着教育痛点。
承担班主任工作的老师,每个月都有相应的班主任津贴,这是事实。
河南省中小学教师的班主任津贴标准是每月不低于400元; 太原市的标准是每月不低于1000元; 广州市的标准是每月不低于1500元……,也有一些地方是根据班级学生人数发放班主任津贴。不同地区的班主任津贴标准各不相同,与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密切相关。
每个月或多或少,班主任都能领到班主任津贴,这是事实。
前几天,一则反映教师不愿意当班主任的留言上了热搜。一位网友称,自己是湖南省某县城内的一名小学老师,现如今很多老师都不愿当班主任,班主任工作十分繁琐,很多时候下班了还要继续工作,继续回复家长的信息,写不完的表格,开不完的班主任会议,管不完的学生“大小事”,严重影响了教师的日常生活,因而导致很多老师都不愿意当班主任。
这位老师反映的确实是真实情况,基层中小学校不愿意当班主任的老师越来越多,这也是现实。
老师们为什么不愿意当班主任,一位网友的评论或许说出了大多数老师的心声这条评论获得了150多位网友的点赞。
评论是这样写的,一般说来,除非有特别情怀,绝大部分老师都不想从事班主任工作,因为这工作非常人所能为。①对于学生,你得是个十项全能型老师:教师、心理咨询师、法官、医师、律师… ②对于家长,你得是个全能的后勤部长,具有随叫随到的服务意识,更具有随时面临投诉的福利和永不满足的受气功能。 ③对于学校与教育管理部门,你必须随叫随到,也面临随时被抛弃、随时顶雷的待遇,一旦班级管理中出现任何风吹草动,你除了孤军奋战,别无所援,若没落井下石,已属祖宗积了阴德,是菩萨保佑了! 在教育已成为高危行业的今天,之所以仍有老师当班主任,绝大部分为职称所困,因为至少3年班主任工作经历成为晋级的必备硬件,于是,在忐忑中开始班主任工作,在企肦中履班主任职责。
这位网友的评价非常全面,应该是位一线教师。当班主任确实必须是“全能超人”,否则根据匹配不了当下班主任工作的需要,如果仅是身体累就算了,毕竟休息后能快速恢复过来。如果遇到不讲理的家长,你随时有被投诉的可能,你会怎么想?
如果你被投诉了,学校领导、教育局会给你撑腰吗?
大多数是从快、从严、从重处理教师!如果是你,你愿意当班主任吗?
如果不是晋升职称要求必须有班主任工作经历,相信班主任工作更难安排下去。
能否当班主任不全是钱的原因,更重要的是“人心”,家长的敬重与不挑事,领导的关怀与不推责,都至关重要。八九十年代的老师,没有班主任工资,人照样当班主任,从不推诿,那时人心纯净,无丝毫后顾之忧。
当我们一次次纠结于 “班主任工资更高为何无人愿当”,又习惯性将问题归咎于教师责任心时,或许早已偏离了问题的核心。那些被迫在 “职称刚需” 与 “职业风险” 间妥协的班主任,那些被学生琐事、家长投诉、部门压力压得喘不过气的一线教师,他们缺的从来不是对教育的热忱,而是一份被尊重、被支撑的安全感。
我们真正该反思的,从来不是教师愿不愿意当班主任,而是如何重建一个让班主任敢干事、能干事、有奔头的教育生态。当家长不再把班主任当成 “无限责任保姆”,当学校不再把班主任当成 “问题挡箭牌”,当管理部门不再把 “从严处理” 当成唯一解决方案,或许不用高额津贴,也会有更多教师主动扛起班主任的责任。
毕竟,教育的温度,从来不是靠薪资堆砌出来的,而是靠各方共同守护的人心暖意。若人心凉了,再高的津贴,也暖不透班主任心中的疲惫与不安;若人心聚了,即便没有额外的物质奖励,那份 “桃李满天下” 的成就感,也会成为教师们挺身而出的动力。这,才是破解班主任岗位困境的关键,也是每一个关心教育的人,都该静下心来思考的命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