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最艰难,只有更艰难。
这是酒店行业的“至暗时刻”,甚至比新冠时期还要艰难。
根据北京市统计局,今年上半年,北京一共有1613家酒店年营业额超过了200万,但平均下来,每家酒店每月的利润则只有区区的6179元。
是的,你没有听错,平均每家酒店每月利润就只有6000元左右。这个数字甚至只有统计数据里北京月均工资的一半。
在过去的半年时间里,北京酒店住宿业的利润同比减少了92.9%,且这个数字还是在去年已经减少31.9%之后。
过去我们都说餐饮难,但餐饮好歹是刚需,民以食为天,尽管人们减少了外出吃饭,但总归还是要吃的。
住宿则不同,作为一线城市的酒店住宿业,短短半年时间就超过了去年一年的利润减少,这背后反映的是商旅出行需求的暴跌。
单月利润6000元,酒店行业已经卷成麻花了。
今天酒店行业的惨状,和几年前是完全不同的景象。
酒店本质上还是个连锁加盟的生意。在新冠刚刚结束的时候,全国各地不同级别的酒店价格显著上涨,人们带着对未来美好的期望,大批加盟商涌入到酒店行业,他们和消费者都相信,随着几年的新冠开始消散,人们的报复性商旅出行,会给酒店带来新的曙光。
但行业的高光仅仅持续了一年,随着市场需求开始走低,整个行业也陷入到了和其他行业相似的价格战之中,高供给带来更多的客房,但同时也更难卖出去,而更低的价格是为了带来入住率的增长,如此循环,陷入到了餐饮行业类似的怪圈之中。
还是以北京为例,2025年上半年北京住宿业利润总额仅仅只有5980万元,同比暴跌92.9%,平均下来每家酒店半年仅仅只赚了3.7万元,这一数字甚至比北京外卖骑手的月均8000元薪资还要低。
而去年同期,北京住宿业的利润还是10.5亿元,今年则直接下滑到不足一个零头。从10.5亿到5980万,这种断崖式的下跌在商业史上都实属罕见。
今天各行各业的内卷,背后本质上还是消费者对支出的敏感,这就直接导致各种需求都开始走低,而酒店之所以更卷,也是因为新冠后大量的钱无处可去,投到了酒店行业,造成了供给和需求更大的失衡。
2023年新冠结束后,酒店行业曾迎来短暂的报复性增长。消费者报复性旅游,而酒店投资也在报复性增长,最终导致酒店格局形成了“高开低走”的局面。
当投资者和消费者都后知后觉开始觉得不对劲的时候,酒店这项本来就重投资的行业,也被迫迎来更大程度的内卷。
一方面是酒店继续内卷,但另一方面,主打酒店住宿旅游的平台,却赚的盆满钵满。今年上半年,携程净赚了91.94亿,一天就赚了北京酒店住宿业上半年的利润,毛利率更是高达81%,净利率32%,而酒店方却需要承受高达10%-20%的渠道佣金,也进一步压缩了酒店的利润空间。
作为平台,自然有一定的议价权,但酒店行业真正的问题,仍然还是供给过剩,当价格成了唯一能够吸引消费者的抓手,酒店的利润自然也就被不断蚕食。
当然,酒店行业的卷,除了行业自身的问题之外,同样这背后也反映出了商旅出行需求的暴跌。
如果说“禁酒令”导致了白酒行业价格不断下跌,那么“限薪令”则直接导致了高端酒店商务客占比的下滑,尤其是金融行业的限薪和人力优化。
某央企差旅订单中“当天往返”比例从18%升至47%,北京高端酒店商务客占比也从45%降至28%,这些都反映了企业端的开源节流,已经对酒店行业的差旅业务造成了严重影响。
而内卷之所以可怕,原因也在于它可以对竞争对手进行“降维打击”。
以希尔顿欢朋为例,该酒店投资单房大概在24万,之前标价600元一晚,但现在只需要400元,如果希尔顿欢朋继续降房价的话,那么亚朵这类酒店就只能跟着下降,亚朵三四百,全季就只能200出头,汉庭本来180,但在面对高维度竞争对手的价格下探,也只能继续跟着降价。
这种降价链条其实也很好理解,当全季都降到接近汉庭的价格时,汉庭不可能还继续固守原来的价格,只能继续下探,从而形成价格上的相对优势。
对酒店投资者来说,如果单房的装修成本是15万,那么定价只要跌破300元,每卖一间房就会亏损200元。
除了住宿,高端酒店的餐饮也撑不住,在禁酒令出现后,不少高端酒店都开始选择摆摊求生。
成都、郑州、杭州、济南,五星级酒店下场摆摊,厨师开着流动三轮车卖蛋挞、榴莲酥、烧鸡,外卖区也堆满了炒面,独属于五星级酒店的贵气全无。
五星级酒店下场摆摊,有人说是降维打击,但其实五星级酒店要想靠摆摊求生,根本就不可能;你卖便宜了,那跟亏本没有区别;你卖贵了,也根本竞争不过那些真正摆摊的。
更重要的是,五星级酒店下场摆摊,其实毁的是自家招牌,拉低了五星级酒店的档次和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形象,根本得不偿失。
内卷为什么很可怕?
因为它无形之中拉低了整个行业的利润,最终导致老板赚不到钱,员工也赚不到钱,在钱没有给到位的情况下,连带着消费者自己也受到伤害。
更重要的是,当收入不变甚至开始下降的时候,会导致人们对开支越来越敏感,最终又会反过来强化内卷,形成负反馈。
酒店行业也是如此。如果一家酒店一个月的利润才6000元,那么可想而知,员工的收入也高不到哪里去,老板也许可以借钱维持开支一两个月,但按照目前国内酒店的内卷趋势,任何一个老板也做不到亏本维持员工薪资数年不变。
最终,企业利润减少,员工的收入也会跟着下滑。餐饮是这样,酒店同样也逃不掉这个简单的原则。
除此之外,价格战越激烈,酒店就越希望把一个人当三个人来用,为了节省开支,任何不必要的人力成本都会省去,最终这也会带来就业上的难题。
当国内各行各业都逐渐卷成麻花的时候,更多企业就会开始考虑出海,这和当年的日韩走的是一样的路线。
人是理性的,企业更需要理性;当一个环境经营压力开始变得越来越大的时候,出海就成了必然的选择。
而留下的人,都希望迫切改善卷的环境。但我们要知道,内卷不是消费者决定的,也不是整个周期决定的,它是消费者和周期共同的选择。
房子带来财富缩水,消费者开始减少支出,“聪明钱”无处可去到处寻找投资机会加剧供给过剩,这些因素共同叠加到一起,形成了今天我们看到的局面。
没人希望内卷,但这些因素叠加到一起,又导致个体和企业,相互交织卷成了麻花。
卷成麻花容易,但要想把麻花完完整整的拆开,难度是异常的高。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