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秋新教材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电子课本(高清PDF版)
创始人
2025-09-29 14:09:32
0

2025年学生将迎来新版教材,新教材将更加重视思维和阅读!为了方便广大学生在暑假预习新学期的课本知识,我们整理了2025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一电子课本,以图片的形式呈现给大家,希望对同学们的暑期学习有所帮助。

以下是部分内容截图,完整信息请查看 PDF 文件

一、数与代数:筑牢数学核心基础

作为五年级数学的 “根基模块”,数与代数在延续整数知识的同时,引入小数、分数的系统学习,重点培养学生对 “数的意义” 的深层理解与运算逻辑。

1. 小数的认识与运算:打通 “整数” 与 “小数” 的连接

  • 意义理解:结合生活场景具象化小数,比如把 1 元平均分成 10 份,1 份是 0.1 元(1 角);把 1 米平均分成 100 份,1 份是 0.01 米(1 厘米),让学生明白 “小数是分母为 10、100、1000…… 的特殊分数”。
  • 读写与性质:读数时结合 “单位” 辅助理解(如 2.5 千克读作 “二点五千克”,突出小数与实际量的关联);利用 “人民币兑换”(1.5 元 = 1.50 元)、“长度测量”(3.0 米 = 3 米)等例子,验证小数末尾添 0 / 去 0 大小不变的性质,同时强调 “中间的 0 不能随意删改”(如 3.05≠3.5)。
  • 四则运算:加减法聚焦 “相同计数单位对齐”,用 “元角分计算”(3 元 2 角 + 5 角 8 分 = 3.2 元 + 0.58 元 = 3.78 元)帮助学生理解 “小数点对齐” 的本质;乘除法结合 “购物计价”(买 2.5 千克苹果,每千克 8.4 元,总价 = 2.5×8.4)、“单位换算”(5.6 米 ÷0.7=8 米)等场景,降低运算抽象感,同时提醒 “积的小数位数确定”“除数变整数时被除数同步扩大” 的关键步骤。

2. 分数的初步认识(下册重点):建立 “部分与整体” 的认知

  • 意义与单位:用 “分物品” 的例子引入,比如把 6 块蛋糕平均分成 3 份,1 份是 2 块,也可以表示为整体的 1/3;把 1 块蛋糕平均分成 4 份,1 份是 1/4(分数单位),3 份就是 3 个 1/4(3/4),明确 “分子数份数,分母表平均分的总份数”。
  • 分类与关系:通过对比 “蛋糕分配” 场景区分分数类型 —— 把 1 块蛋糕平均分成 2 份,取 1 份是真分数(1/2);把 3 块蛋糕平均分成 2 份,取 2 份是假分数(2/2),取 3 份是带分数(1 又 1/2);用 “分绳子”(3 米长的绳子平均分成 5 段,每段长 3÷5=3/5 米)直观呈现分数与除法的对应关系。
  • 基本性质:借助 “折纸实验”,把一张正方形纸对折 2 次得到 1/4,对折 3 次得到 2/8,对比发现 1/4=2/8;再对折 4 次得到 4/16,验证 1/4=2/8=4/16,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理解 “分子分母同乘 / 除以非 0 数,分数大小不变”,为后续约分、通分铺垫。

3. 整数的拓展与运算:深化 “数的关联” 认知

  • 因数与倍数:以 “拼长方形” 为载体,用 12 个小正方形拼长方形,能拼成 1×12、2×6、3×4 三种形式,对应得出 12 的因数有 1、2、3、4、6、12,12 是 1、2、3、4、6、12 的倍数,让抽象概念具象化。
  • 倍数特征与质数合数:用 “百数表圈数” 游戏,圈出 2 的倍数(个位 0、2、4、6、8)、5 的倍数(个位 0、5)、3 的倍数(各位和是 3 的倍数),通过观察总结规律;再通过 “找因数个数” 区分质数(如 2、3、5,只有 2 个因数)、合数(如 4、6、8,有 3 个及以上因数),明确 1 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 最大公因数与最小公倍数:用 “铺地砖” 问题引入,比如用边长几分米的正方形地砖能正好铺满长 12 分米、宽 18 分米的长方形,引导学生找 12 和 18 的公因数,其中最大的 6 就是最大公因数;用 “找共同休息日” 问题(甲每 3 天休息一次,乙每 4 天休息一次,下次共同休息是第几天),引导学生找 3 和 4 的公倍数,其中最小的 12 就是最小公倍数,同时介绍短除法的便捷计算方法。

二、图形与几何:发展空间想象能力

该模块聚焦 “平面图形面积” 与 “立体图形特征”,通过 “推导过程可视化”“动手操作体验”,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掌握图形计算逻辑。

1. 平面图形的面积:理解 “转化思想” 的核心

  • 平行四边形:用 “剪拼法” 演示 —— 把平行四边形沿高剪开,平移拼成一个长方形,观察发现 “长方形的长 = 平行四边形的底,长方形的宽 = 平行四边形的高”,由此推导面积公式 S=ah;课后让学生用硬纸板制作平行四边形,动手剪拼验证,加深对转化过程的理解。
  • 三角形与梯形:三角形面积推导采用 “拼组法”,用两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得出 “三角形面积 = 平行四边形面积 ÷2=ah÷2”;梯形则用两个完全相同的梯形拼成平行四边形,发现 “平行四边形的底 = 梯形上底 + 下底,高 = 梯形的高”,推导公式 S=(a+b) h÷2;可让学生用三角板、梯形卡片分组拼组,记录推导过程。
  • 组合图形:结合 “房屋平面图计算面积”“不规则草坪面积估算” 等实际场景,教学生用 “分割法”(把组合图形分成长方形、三角形等基本图形)或 “添补法”(把图形补成正方形、长方形,再减去多余部分)计算;通过 “设计专属图形” 活动,让学生自主创作组合图形并计算面积,提升应用能力。

2. 长方体与正方体:构建 “立体图形” 认知体系

  • 特征对比:用牙膏盒(长方体)、魔方(正方体)实物观察,记录两者的面、棱、顶点特征 —— 长方体 6 个面中相对面完全相同,12 条棱分 3 组(长、宽、高)且每组长度相等;正方体 6 个面都是正方形且完全相同,12 条棱长度全相等,明确 “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
  • 棱长总和与表面积:结合 “包装礼物” 场景,计算长方体礼盒的棱长总和(确定彩带长度)、表面积(确定包装纸大小),推导公式:长方体棱长总和 = 4×(长 + 宽 + 高),表面积 = 2×(长 × 宽 + 长 × 高 + 宽 × 高);正方体棱长总和 = 12× 棱长,表面积 = 6× 棱长 × 棱长,同时提醒 “表面积计算需结合实际,如无盖鱼缸只需算 5 个面”。
  • 体积与单位:用 “摆小正方体” 实验推导体积公式 —— 长方体盒子里摆 1cm³ 的小正方体,长摆 5 个、宽摆 3 个、高摆 2 个,共摆 5×3×2=30 个,体积就是 30cm³,得出 V = 长 × 宽 × 高;正方体同理推导 V = 棱长 × 棱长 × 棱长,再统一为 V = 底面积 × 高(Sh);通过 “单位换算游戏”(1dm³=1L,1cm³=1mL,用量杯、正方体容器直观感受),掌握体积单位间的进率。

三、应用题与统计:提升综合运用能力

该模块侧重 “知识联系实际”,通过典型应用题梳理解题思路,借助统计图表培养数据分析能力,是数学 “学以致用” 的关键。

1. 典型应用题:掌握 “解题逻辑” 与 “场景适配”

  • 小数与分数应用题:小数应用题结合 “购物计算”(买 3.5 千克香蕉,每千克 5.8 元,带 20 元够吗?先算 3.5×5.8=20.3 元,再比较 20.3>20,得出不够)、“单位换算”(1 吨煤 425.5 元,买 0.8 吨需多少元);分数应用题聚焦 “部分与整体关系”,如 “一袋大米 25 千克,吃了 3/5,吃了多少千克?”(25×3/5=15 千克)、“小明有 12 支笔,小红有 8 支,小红的笔是小明的几分之几?”(8÷12=2/3),解题时先明确 “单位 1”,再判断用乘法还是除法。
  • 行程与工程问题:行程问题用 “线段图” 辅助分析,如 “甲、乙两车分别从 A、B 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甲每小时行 60 千米,乙每小时行 80 千米,3 小时后相遇,A、B 两地相距多少千米?”,线段图中标出速度、时间,直观呈现 “总路程 = 速度和 × 相遇时间”;工程问题常把 “工作总量看作 1”,如 “一项工程,甲单独做 8 天完成,乙单独做 10 天完成,两人合作几天完成?”,先算效率和(1/8+1/10=9/40),再用 1÷9/40=40/9 天,培养 “总量归一” 的解题思维。

2. 统计与可能性:培养 “数据意识” 与 “概率认知”

  • 统计图:结合 “班级身高统计” 绘制条形统计图,直观比较不同身高段的人数多少;结合 “一周气温变化” 绘制折线统计图,观察气温升降趋势,学会计算平均数(如一周平均气温 = 总气温 ÷7)、中位数(按顺序排列后中间的数),分析数据背后的信息(如 “身高 140-145 厘米的人数最多,需重点关注该身高段学生的健康情况”)。
  • 可能性:通过 “摸球实验”(盒子里放 5 个红球、2 个白球,摸出红球可能性大)、“抛硬币”(正面朝上和反面朝上可能性相等)等活动,用 “一定”“可能”“不可能” 描述事件(如 “太阳不可能从西边升起”“明天可能下雨”),理解 “可能性大小与数量多少相关”,培养初步的概率思维。

四、重点难点突破与学习方法:高效避坑与能力提升

针对五年级数学的易错点,结合学生认知特点,提供具象化、实用性强的学习策略。

1. 易错点辨析:精准避开 “认知陷阱”

  • 小数运算:重点关注 “小数点对齐”,如计算 3.6+2.05 时,易误写成 3.6+2.05=5.65(正确应为 5.65?不,正确是 3.60+2.05=5.65,此处需注意补 0),可在草稿纸上标注数位,确保相同计数单位相加;小数除法中,除数是小数时易漏扩倍,如 0.36÷0.04,需先把除数变成 4,被除数同步扩到 36,再算 36÷4=9。
  • 面积与体积:区分 “面积是平面大小,体积是空间大小”,如 “一个正方体棱长 6 厘米,求表面积和体积”,表面积 = 6×6×6=216 平方厘米,体积 = 6×6×6=216 立方厘米,数值相同但单位不同,不能比较;避免混淆公式,如长方体表面积易漏算 “相对面”,体积易误将 “棱长和” 代入公式。
  • 分数与除法:牢记 “分母不能为 0”,如 a÷b=a/b 中 b≠0;假分数与带分数转化时,易出现 “商与分母相乘错误”,如 7/3 转化为带分数,7÷3=2 余 1,应为 2 又 1/3,而非 2 又 3/1。

2. 实用学习法:让抽象知识 “看得见、摸得着”

  • 具象化理解:用生活实物辅助学习,如用积木拼搭长方体、正方体,理解棱长、表面积、体积的关系;用折纸、剪图形的方式,推导平行四边形、三角形的面积公式;用分数卡片(如 1/2、1/3、2/3)拼接,理解分数加减法的算理。
  • 错题整理与生活联系:按 “计算错误”“思路错误”“单位错误” 分类整理错题,标注错误原因(如 “小数乘法中积的小数位数数错”),定期复习;把数学知识融入生活,如购物时算总价、分蛋糕时用分数、整理房间时测量家具尺寸算占地面积,让抽象知识在实践中内化。

相关内容

最新资讯

Vlinkage指数|9月28... 9月28日 #电视剧播放指数#:1.#欢乐家长群2# 播放指数 78.47 2.#围猎# 3.#灼灼...
小林妈妈被送去抢救?她以为最后... 太让人胆战心惊了,之前就刷到过小林妈妈的事情。当时没有多想,就想着是学校里的小打小闹。毕竟偶尔有老师...
想当律师先过这关:法律职业资格... “非法本能不能考律师资格证?通过考试后还需要做什么才能正式执业?”每年都有数十万法律爱好者和职场转型...
别吵了!量子力学宣布:1+1=... >快放下你手中的计算器,世界可不是只有一种算法 “一个爸爸加一个妈妈,等于一家三口。” “一个质子加...
二上语文最难的仿写小练笔 这份二年级上册语文课文仿写小练笔资料,涵盖了丰富的仿写内容与指导。围绕《小蝌蚪找妈妈》《我是什么》等...
波兰总理:乌克兰战争也是我们的... 《欧洲真理报》9月29日报道,波兰总理图斯克在华沙安全论坛开幕式上表示,“人们常说这不是我们的战争,...
多所高校公布252次自考过程性... 252次自考统考的过程性考核已经陆续启动啦,各位自考生是不是早就关注起来了? 其实,这可是自考改革里...
陈晏受贿3.57亿余元一审被判... 据央视新闻消息,2025年9月29日,四川省成都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公开宣判贵州省政协原党组成员、副主...
质疑存在虚假宣传、侵害消费者知... 西贝的预制菜风波仍在发酵。9月25日,西贝9年老顾客、上海浦深律师事务所律师郭乘希以涉嫌存在虚假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