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 图据图虫创意
伴随出生人口减少等原因,以师生比为核心核定编制的教师群体,也受到影响。“富余教师”的出路就成了现实问题。目前,全国多地,特别是人口流出地都在通过不同办法,尝试探索“富余教师”选调、转岗等分流办法。
9月下旬,红星新闻记者在湖南省衡阳县走访发现,该县在做“减法”的同时,也在做“加法”,以确保在推进改革探索的同时,亦能为地方教育事业的发展注入活力,确保拥有源源不断的“源头活水”,避免在改革中出现教师未来“断层”等情况。
围绕衡阳县的情况和化解办法,9月26日,红星新闻记者在衡阳县教育局和具体负责该项改革的负责人(以下简称:相关负责人)进行了一场深度对话——
①
“富余”教师如何产生?
红星新闻:2024年,衡阳县户籍人口118.75万人,常住人口84.79万人;而在2014年,衡阳县户籍人口是123.48万人,常住人口112.52万人。此外,2024年衡阳县出生人口5763人,而2014年为15226人。十年间,在户籍人口、常住人口及出生人口等指标方面,衡阳县出现明显下滑。从教育系统的学龄人口看,是不是也出现类似趋势?
相关负责人:是的。到教育局工作前,我于2009年到2019年在乡镇当了十年校长。印象深刻的是,2019年前后,衡阳县每年初中毕业生是1.2万多人。现在降幅还不是很明显,但以小学一年级学生为例,我们全县去年招收到的学生是5800人,今年招收到的则是4900人,和去年相比,仅小学一年级就少了近千人。所以衡阳县和全国很多地方一样,也面临生源减少问题。
红星新闻:这种背景下,多地都在进行改革探索,针对乡村小学教师出现“富余”情况,也采取了化解办法。结合衡阳县情况,谈谈“富余教师”是如何出现的?
相关负责人:中小学教师的配比是按一定比例核定编制,根据湖南省中小学编制核定标准,小学阶段师生比是1:19,初中阶段是1:13.5,高中阶段是1:12.5。此外,100人以下小规模学校,则按照班师比(班级与教师数量比)来配比,即1:1.7,比如一所有六个班级的小规模学校,需配给10.2个教师。总之,在出生人口减少,学生也相应减少以及对小规模学校撤并后,也就出现教师“富余”的情况。
红星新闻:从总量看,衡阳县究竟出现多少“富余教师”?
相关负责人:2019年至2020年度,上级核定给予我们县中小学教师的编制是8938个,但我们当时只有约7000名教师。为此,我们也在招人以满足教学需要。到目前,我们实际在岗在编的教师是7500人左右。如今,随着学生减少,按照师生配比,上级核定给我们教师的编制应该是6820个。也就是说,随着生源减少,出现约680名“富余”教师。但这种富余是相对的,也是结构性的矛盾。
截至今年7月推进改革前,衡阳县小学教师是富余的,初中教师基本能满足,但也出现一些富余;高中是缺老师的。此外,从学科看,体育、音乐、美术等小门类的教师,我们县是不足的,但语文、数学、英语等大门类的教师,我们出现了“富余”。这就是我们衡阳县的基本情况。
②
既化解存量,也引入增量
红星新闻:很多人提及“富余”教师时,通常说是人口减少导致,但根据我们了解到,人口减少只是其中一个主要因素。能否结合您掌握的情况,展开谈谈衡阳县的实际情况?
相关负责人:是的,“富余”教师的出现,是多种因素的结果。出生人口减少是其中主要因素,但欠发达地区人口外流以及小规模学校撤并等,也是加剧“富余”教师出现的原因。比如今年,根据上级政策要求和地方实际情况,我们在全县25个乡镇就撤并了84个教学点,这有利于集中优质教育资源,让优质教育惠及更多人。
红星新闻:人口减少、外流导致乡村教师“富余”,这点大家比较好理解。至于小规模学校(又称“麻雀学校”)的整合撤并如何导致教师“富余”?能否举例谈谈。
相关负责人:台源中学是我们县一个初级中学,在校生约1100人,根据师生比例的配比,台源中学没有出现“富余”教师的情况,但在撤并小规模学校中,花滩中学停办了,老师和学生也转到台源中学,其中花滩中学转到台源中学的老师就有8人,教师增加了,但学生总量没有获得相应比例的增加,这样在合并后,台源中学就出现了“富余”教师,我们为此内部转岗了10名教师。
▲资料图片 图据图虫创意
红星新闻:转岗教师来自于花滩中学,还是台源中学?如何转?老师能接受吗?
相关负责人:根据我们的政策要求,整合的第一年,被整合学校的教师不能参与转岗,所以这次整合中,转岗的10名教师都来自于台源中学,其中6人转去做学校的安保工作,2人转到学校食堂,2人转到学校实验室。
从这所学校的转岗实践看,老师普遍比较满意,这主要首先确保他们的待遇不变,其次因为有的老师年纪较大,比如转岗做安保工作的一位老师,今年58岁,他不是不会教书,而是随着年纪增大,眼睛看不清、耳朵听不到,上课也不一定受学生欢迎。加上,信息化教学也对上年纪的教师,提出了挑战。
红星新闻:前面您提到,按照师生配比要求,衡阳县出现约680名“富余”教师,县里对此是如何化解的?
相关负责人:“选调+转岗”,这是我们当下破题的主要办法。2024年开始,我们尝试面向在编在岗教师选调100名教师到县直和乡镇事业单位工作,实际到岗50人。今年,我们正式推行,面向教师队伍选调230名教师,但最后到岗189人。接下来的2026年、2027年,我们还将继续推进这项工作。
此外,对一些不愿或不适合继续在教师岗位工作的教师,我们进行转岗。从教学一线转向后勤服务等岗位。相当于以前这些岗位面向社会招聘,但现在主要用于内部消化存量的“富余”教师。
红星新闻:按照这个进度推进改革,衡阳县约三年就可消化存量的“富余”教师。问题是,此后如果没有引进新人,未来教师队伍可能出现年龄等结构断层的问题,如何破解?
相关负责人:我们在加大选调和转岗的同时,也强化对新人的引进。既要化解存量,也要引入增量,确保教师队伍拥有“源头活水”,不断激发改革的内生动力。前些年,我们开展了公费生培养力度,毕业后,他们陆续来到衡阳县从事教师工作。按原先培养计划,2024年,我们新补充进教师队伍的公费师范毕业生230人;2025年补充200人;2026年补充200人;2027年补充57人。
红星新闻:但如果这样持续补充,选调和转岗腾出的空间,是不是又被填满?化解压力是不是还没得到缓解?
相关负责人:根据我们掌握的情况,每年到龄退休或主动离职、参与“归雁”计划调到外地等自然减员的数量,大概是200人,剩下的则主要参与转岗,被学校聘用的教师继续从事教学工作,未被聘用的则参与学校辅助性工作。未来两年,我们继续推进选调工作,主要也考虑到这些因素,这样才能确保在化解存量和引入增量中,达到新的动态平衡。但这项工作不是教育系统就能做好的,主要还是要得到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
红星新闻:衡阳县委、县政府在推进“富余”教师选调、转岗分流改革中,做了什么?
相关负责人:正式推进改革前,县委副书记、分管副县长以及我们教育局长等组成几个调研组到全县25个乡镇每所学校调研走访,同时和乡镇党委书记、镇长沟通协调,听取不同意见和建议,确保有序、稳定推进改革。如果没有上级领导的支持,单靠教育系统确实难以消化“富余”教师。比如今年,县里主要领导拍板从县直和乡镇事业单位中腾出380个岗位,面向全县教师选调230人,目的是让参与选调的教师有更多选择,使得配比的成功几率更高。
红星新闻:为什么计划选调的名额,最终没满?
相关负责人:我们本着自愿报名的原则,面向全县教师队伍计划选调230名,有400多名教师报名参加考试,但最终成功配对到岗的有189人。这其中,个别老师除因工作调整难以适应而选择了放弃之外,还因为暂时没能选到心仪岗位而放弃,继续回去教书。为确保公平、公正,我们在进行选调考试时,让考得好的老师先选岗位。这样,一些这次没考好的老师或因没能选到心仪岗位而放弃。
红星新闻首席记者 韦星 发自湖南省衡阳县
编辑 张莉
审核 任志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