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际教育的天平正在重新校准,一些传统的留学大国门槛抬高,而另一些国家则迫不及待地敞开怀抱。
过去几个月,国际教育领域掀起了一场静悄悄的风暴。2025年第二季度,加拿大拒绝了80%的印度学生签证申请,这一数字令众多有意留学的学生和家长感到错愕。
与此同时,德国、美国、英国和韩国等国家却以更加积极的姿态吸引国际人才,推出了一系列利好政策。曾经稳定的全球留学格局正在经历深刻重构,这场变化背后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曾经,加拿大是印度学生国际教育的首选目的地之一,印度学生约占加拿大国际学生的40%,这一比例足以显示两国之间教育交流的紧密程度。
然而,2025年第二季度的数据描绘了一幅截然不同的图景——每五名申请加拿大学习的印度学生中,就有四人被拒之门外。
这一变化并非孤立事件。加拿大已经实施了十年来最严格的签证制度,其影响不仅限于印度学生,还波及亚洲、非洲等其他地区的学生。
高拒签率正在改变国际学生对留学目的地的选择,也反映出加拿大国际教育策略的整体转向。
当加拿大大门逐渐关闭的同时,德国正悄然崛起,成为国际学生的新宠。数据显示,加拿大在印度学生中的受欢迎度已从2022年的18%下降到2024年的仅9%。
与此同时,选择德国的印度学生比例已上升到31%,这一升一降清晰地表明了留学趋势的转变。
德国凭什么吸引众多国际学生?其优势在于强劲的经济、公立大学的资金支持以及不断扩展的英语课程体系。
过去五年来,印度学生人数增长了一倍多,从2023年的49500人增至2025年的近60000人。这一增长趋势充分证明了德国高等教育国际化战略的成功。
除了德国,其他发达国家也在积极调整政策,加入这场没有硝烟的“人才争夺战”。
在美国,尽管整体国际生申请数据有所波动,但中国申请者数量逆势上扬,同比增长7%,重新成为Common App体系中的第一大生源国。
加州大学系统国际新生申请也同比上升8.7%,呈现明显的扩容迹象。
英国则考虑推出更为激进的吸引人才政策。首相斯塔默正考虑针对全球顶尖人才免收签证费,这一政策可能针对就读全球排名前五高校或获得过知名奖项的人才。
现有的“全球人才签证”虽然需要766英镑申请费,但已具备无需雇主担保、自由更换工作等优势。
韩国也不甘落后,正在利用美国政策变动的机遇吸引国外科学家与工程师。韩国政府去年9月启动的 “K-Tech Pass”新签证,针对全球排名前100的名校毕业生或拥有世界500强企业经验的外籍人才。
在全球留学格局重构的同时,亚洲内部的国际教育交流也在发生深刻变化。截至2025年8月,在韩外国留学生人数首次突破30万大关,五年内增加了近一倍。
这一数据反映了亚洲国家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加速。
细看韩国留学生来源国分布,越南以10.7万人(35.3%)居首,中国以8.6万人紧随其后。亚洲内部的教育流动正在形成新的格局,传统的留学目的地和生源国关系被重新定义。
与此同时,中国教育部在2025年4月发布了第1号留学预警,提醒广大留学人员近期选择赴美有关州学习时做好安全风险评估,增强防范意识。这种政策层面的互动,进一步影响着全球留学格局的演变。
在留学目的地选择发生变化的同时,专业选择也呈现出明显趋势。在美中国学生中,超过一半集中在STEM赛道(数学与计算机科学约23%,工程约17%),商科与管理约占13%。
计算机科学相关专业成为中国留学生最集中的领域,总人数惊人。与此同时,商科内部也从传统管理向数据分析与定量方法扩展。
这种专业选择的变化与全球人才竞争格局密切相关。
各国吸引国际学生的政策不仅着眼于教育本身,更关乎未来劳动力市场和高端人才的争夺。美国提高H-1B签证费至10万美元后,不少国家已准备趁势吸引流失或原本打算赴美就业的人才。
未来几年,德国有望取代加拿大,成为下一个留学热点;而亚洲内部的教育流动,如韩国留学生人数五年翻一番,也将重塑全球教育地图。
选择留学目的地不仅要考虑教育质量,还需关注签证政策、就业前景乃至地缘政治因素。在这样的变局中,你是坚持传统的留学之路,还是愿意拥抱新的可能性?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