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3日,昌平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与华北电力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结对共建仪式暨首场文明实践理论宣讲活动在居庸关长城脚下举办。活动上,居庸关长城正式挂牌为华北电力大学“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
昌平区相关负责人表示,本次活动作为昌平区深化文明创建、推动“理论+实践”融合的关键举措,标志着校地合作迈入新阶段。居庸关长城“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的揭牌,标志着昌平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与高校的思政育人联动,正式从“协同共识”落地为“实体实践”,为实现“理论+实践”“高校+基层”协同育人搭建了平台。
同时,为进一步凝聚共建合力,当天仪式上,华北电力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受聘担任史各庄街道领秀慧谷社区文明实践站副站长。据了解,这一创新举措旨在推动高校理论骨干深入基层,为社区文明实践工作注入高校智慧与青春动能,推动理论资源向基层转化,助力社区文明实践提质升级、走深走实。
仪式结束后,首场文明实践理论宣讲在长城脚下开讲。华北电力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孙芳以《烽火照山河 薪火传新章》为题,从长城的历史意义切入,深刻阐释了长城所承载的民族精神和时代价值,引导听众在历史与现实的交融中坚定文化自信、传承民族精神。
随后,首都师范大学附属回龙观育新学校教师李佳霓以《探访烽火印记,领悟民族精神》为题,用真挚的语言解读烽火印记里的坚韧品格与团结力量,清晰阐明新时代少年对民族精神的理解与认同,并立志以所学所悟践行民族精神,在日常学习生活中传承红色基因,积极引导学生牢固树立新时代文明好少年的使命担当与传承自觉意识。
华北电力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赵钰洁以《能源报国担使命 科创昌平向未来》为主题,讲述新时代青年投身国家战略、服务高质量发展的使命与担当。她以铿锵有力的话语传递理想信念,展现出青年理论宣讲者对专业知识的扎实掌握和对国家战略的深刻理解,以蓬勃朝气感染着在场听众,让“能源报国”的种子在长城脚下愈发鲜活。
理论宣讲结束后,华北电力大学与育新学校师生共同攀登居庸关长城,开启一堂“行走的思政课”。与此同时,文化遗产保护志愿服务活动同步开展,华北电力大学师生志愿服务队与居庸关长城巡护“突击队”一同清理沿线垃圾、维护景区环境,用实际行动守护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
据悉,此次结对共建是昌平区整合高校理论资源与基层实践阵地的创新探索。昌平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与华北电力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将以“双向赋能、合作共赢”为目标,围绕理论宣讲、人才培养、志愿服务、联合培训、“大思政课”建设等重点工作,建立长效联动机制,促进校地深度融合,推动优质理论资源直达基层,构建“专家领航-骨干示范-群众参与”的文明实践理论宣讲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