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6月15日凌晨,四川某小区发生了一起令人痛心的事件,年仅35岁的四川大学外语系教师罗洪玲在面临婚姻压力和个人困境时,选择结束了自己的生命。这位年轻的教师曾充满梦想与希望,究竟是怎样的困境和痛苦让她走上了如此绝望的道路?她的悲剧又暴露了我们社会中那些被忽视的黑暗角落?
罗洪玲生于1981年,成长在重庆梁平一个普通家庭。父母经营小摊,收入不稳定,生活艰辛。从小,罗洪玲就深知,只有通过努力学习才能改变命运。她的童年没有太多玩耍,更多的是埋头在书本中,承载着改变家庭未来的重担。
在学校,罗洪玲一直成绩优秀。她清楚自己要付出比别人更多的努力,才能脱颖而出,因此她制定了严格的学习计划,每天比同龄人多花两个小时在学习上。她的坚持让她始终处于班级的前列。
到了高中,罗洪玲的成绩更加出色。她把这三年看作是人生的转折点,誓要考入理想的大学。2000年,19岁的她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中国海洋大学外语系,开启了她的大学生活。
在大学四年里,罗洪玲不仅成绩优异,还在师生中积累了广泛的人脉。她性格开朗,待人有礼,迅速赢得了“才女”的美誉。学习之外,她积极参与学术活动,并且获得了代表学校前往韩国交流的机会,这段经历极大地丰富了她的国际视野。2007年毕业后,她选择回到成都,成为四川大学的韩语老师,既能照顾年迈的父母,又能继续追求学术梦想。她对这份工作充满热情,享受着在校园里的每一天。
在四川大学任教期间,罗洪玲发表了多篇学术论文,其中《中韩‘红娘’典型之社会文化内涵一探》和《中国古典小说在儒家文化圈的接受倾向与影响——以韩国为例》两篇论文在学术圈产生了较大影响。
然而,2011年8月一次同学聚会,彻底改变了罗洪玲的命运。那次聚会上,她认识了程建生,一个稳重、礼貌的男子。程建生比她大一岁,两人不仅是高中校友,而且彼此家乡相近,这些巧合让罗洪玲对他产生了好感。他们的交往没有过多甜言蜜语,更像是一对彼此尊重的伴侣。程建生在婚前非常注重礼节,这让罗洪玲对他产生了深深的信任。
2012年1月8日,罗洪玲与程建生走入了婚姻的殿堂。她原以为这会是她幸福生活的开始,但谁知却成了噩梦的起点。
婚后的生活与她想象的完全不同。程建生变得冷漠,不再关心她。结婚后的春节,他总是以走亲戚为借口不回家。回到成都后,他甚至与罗洪玲分床而睡,并且找借口忙自己的事情,独自去健身房好几个小时。当罗洪玲的父母问及他们的婚姻生活时,她总是勉强笑着说一切正常,不想让父母担心。
罗洪玲无法理解程建生为何如此冷淡。她从小见惯了父母之间的亲密,她一直认为夫妻应该互相依赖和关怀。尤其是新婚期间,理应更加亲密,但程建生的冷漠却让她感到无比失落。
她开始自我怀疑,甚至开始怀疑程建生是否对同性有兴趣。她曾尝试在网上寻求帮助,解答自己对丈夫行为的疑虑。程建生的成长经历确实充满艰辛,父母离异,母亲去世后,他的生活更是困顿。罗洪玲对他宽容大度,尽力为他创造更好的生活条件。然而,程建生似乎并未因此感受到婚姻中的责任和爱。
2012年5月20日,情人节当天,罗洪玲精心准备了一场浪漫的烛光晚餐,期望与丈夫共度温馨的夜晚。程建生因为工作原因晚些回来,但在罗洪玲的期待下,他最终答应提前回家。然而,这个本应充满爱意的夜晚却因一个意外发现而戛然而止。
当程建生进入浴室时,罗洪玲看到他的手机屏幕上弹出了一条暧昧的短信。出于好奇,她查看了手机,发现程建生不仅安装了多个同性社交软件,还保存了其他男性发来的不雅照片和视频。她的心瞬间崩塌,无法接受这个残酷的现实。
程建生最终承认了自己的真实身份——他是同性恋,婚姻只是为了掩饰他的性取向。罗洪玲无法忍受这份背叛,提出了离婚,而程建生也没有反对。
罗洪玲在网上发布了愤怒的帖子,质问程建生为何要欺骗她。程建生随后在社交媒体上公开道歉,承认了自己的真实性向,但这一切对罗洪玲来说已经太迟。
次日凌晨,绝望的罗洪玲在微博上留下了遗言:“这个世界真叫人疲倦,那就让一切都结束吧!”随即,她走到13楼窗边,跳下结束了年轻的生命。
罗洪玲的父母悲痛欲绝,将程建生告上法庭,索赔63万元,认为女儿的死源于程建生的欺诈。然而,法院裁定,罗洪玲虽然不幸,但作为成年人,应为自己的行为负责,程建生不应为她的自杀负责。
事后,程建生对事件的态度让人寒心。他在初期配合调查后消失了,手机关机,失联。为了避免事件扩大,他让表叔处理与媒体的接触。罗洪玲的父母感到深深的无助,他们只希望为女儿找到公正的处理,但最终面对的是冷漠的法律判决。
对于罗洪玲的父母来说,这场官司不仅没有带来公正,反而让他们的痛苦和心声在法律面前显得微不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