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11日,太原市迎泽区建设路小学组织各班同步开展“防汛减灾,安全‘童’行”主题班会活动。学校结合近期区域天气特点及汛期安全防护需求,通过多形式教学帮助学生掌握防汛避险知识,筑牢校园安全防线。
多维教学,筑牢知识根基
班会伊始,各班班主任借助精心制作的PPT课件,用通俗语言讲解暴雨、洪水、雷电的形成原理及危害,结合太原市汛期易出现的城市内涝等情况,重点介绍低洼地带、地下车库、河道溪边等危险区域的识别方法。在预警信号学习环节,教师展示蓝、黄、橙、红四级暴雨预警标识图卡,详细说明不同信号的含义及防御指引,特别强调橙色、红色预警发布时需避免外出,听从家校统一安排。
针对太原汛期可能伴随的雷电天气,班主任还补充了防雷安全常识:雷雨时远离树木、电线杆等物体,不使用手机等电子设备,室内需避开门窗及金属管道。各班结合太原市疾控中心防护提示,增设灾后卫生安全板块,讲解饮水消毒、食物处理等要点,强化“安全无小事”的认知。
情景实战,强化应急技能
“放学路上突遇暴雨,路面积水快速上涨该怎么办?”在情景模拟环节,各班设置贴近学生生活的险情场景,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并演示应对方法。有的小组模拟向路边商铺等高处转移,有的小组演示如何避开积水旋涡及漏电区域,教师则针对“不蹚未知深度积水”“远离电力设备”等关键动作进行纠正指导。
自救技能演练中,班主任示范了积水围困时的求救方法:用手机清晰说明位置信息,或借助哨子(应急包常备物品)发出求救信号,若被困室内需向高处转移并利用门板等漂浮物等待救援。针对可能出现的溺水险情,教师特别强调“六不”准则,明确发现同伴溺水时需呼救成人或拨打110、120,禁止盲目施救。
家校联动,织密安全网络
活动尾声,各班通过班级群推送家校协作倡议,要求家长履行监护责任,明确孩子课后活动去向,尤其加强雨天上下学途中的监管。学校安全办同步提示家长:若发现校园周边存在积水隐患、墙体开裂等情况,及时与学校联系反馈。
“此类安全教育活动是构建平安校园的重要举措。”建设路小学安全负责人副校长刘锦华表示,学校将以此次班会为契机,持续完善应急物资储备与预案演练,通过常态化安全教学与家校协同,为学生成长撑起“安全保护伞”。
来源:迎泽区建设路小学
供稿:闫娜
编辑:田田
审核: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