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粉丝要求,我整理了2018-2024年中央财经大学相关就业数据,并在这些数据的基础上,进行了汇总分析,以下观点仅代表本人个人观点,数据收集主要来源于官网和网络,如有错误之处,请大家批评指正。
原创不易,这篇文章,预计在发文10分钟之内,就会被人工智能采集,而成为它的养料。
所以,如果大家觉得好,帮忙分享一下,这是对原创的一个支持。
一、中央财经大学保研数据分析
注:
2017届未公布具体名额,但根据深造率推算保研约11%左右,与2018年持平。
2023届质量报告未单列推免人数,仅含深造总量57.56%,预计保研率约介于18–20%之间。
从趋势来看,中央财经大学本科保研率,推免名额持续扩张(285→330→390→440→522),推免的比例上升,带动整个升学的比例也在不断上升。
二、国内深造率与国外留学率数据分析
我将国内升学和国外留学的数据合并在一张图中,大家可以清楚地看到,从2020年开始(疫情开始之后的年份)国内升学率从2020年的28.29%,飙升到41.81%,这个比例是非常惊人的。
如果把保研率放进去对比,你就会发现,2024年保研率21%,国内深造率41%,基本上有一半人是通过推免升学的。具体数据,如下图所示:
注:口径1和口径2指的是就业数据统计时间,分别是8月31日和12月31日。
再细看国外留学数据,如下表所示:
从数据来看有以下特点:
1、出国人数占比,已经和疫情差不多了。
从2017届约480–540人波动 → 2020届达峰值544 → 疫情年(2023届)降至476 → 2024届反弹至520,目前来看出国占比,已经和疫情前差不多了。
2、从出国的院校质量来看,质量提升明显。
Top50占比由2017年34% → 2020年56.99% → 2024年69%。
3、从出国的地区来看,亚洲留学的占比在提升。
2017–2019:美国占四成、英国两成多,港澳澳新补充。
2020:美国略降、英国显著上升。
2024:英美并重,亚洲目的地(新加坡/香港)比例上升。
具体走势图如下图所示:
三、细节数据分析
因为中央财经大学自2021年起就没有再公布就业质量报告,所以以下分析,可能时效性不强。
但,聊胜于无吧。
从已有的数据来看,如下表所示,个人认为有以下特点:
1、金融业就业占比基本在30%左右,但在2020届达到高峰,占比35.22%。金融业长期第一流向(2017–2020年均为30%–42%区间,硕士则50%+),数据表现很稳定。
2、从地区流向来看,留京占比在快速下滑。
2017–2018年,留在北京就业的占比为50%–52%,其次是广东、江浙沪“留京就业”极强,长三角和珠三角也有大比例地吸纳。
2019–2020年留在北京就业的降至 33%–42%,江浙沪、广东、西南其次,留京比例下降,但全国分布更均衡。
从仅有的数据走势来看,预计后期的就业地区占比,基本维持“北上广深+长三角”格局。
四、勋哥观察
1、中央财经大学是一个”越读越值钱”的学校,对于学业规划明确、打算继续读研的考生,中财是极具“上升空间”的本科起点。
主要有三点理由:
第一,深造比例长期高位并持续上升。
这说明中财的学生,六成以上都是继续攻读硕士或出国深造,这一比例在全国财经类高校中属于第一梯队。
第二,保研机会大幅增加。 保研名额从 2018 年的285 个增长到 2024 年的522 个,六年间几乎翻倍。2024 届本科生中,约每五人就有一人能保研,且国内升学 98% 进入双一流或顶尖科研院所。
第三,出国(境)留学渠道稳定且质量高。
即使在疫情冲击下,2020–2024 年出国比例仍维持 20%左右,2024 届 69% 入 Times 世界前 50 名校,常见院校包括剑桥、耶鲁、伯克利、帝国理工。
2、中央财经大学的就业,主战场在北京,行业还是集中在金融!
这一点大家在选择时,必须认清!
从上文的数据分析中,大家也可以清楚地看到这一点,所以对于那些希望在北京发展的学生(如想进入金融监管、咨询、会计事务所、央企总部),中财的地理与行业位置优势极强。
从2019-2021年的数据来看,中财本科生的平均月薪从 2017 年的 6523 元提升至 2020 年的 7887 元,研究生薪酬近万元,这个工资收入还是相对不错的,可惜的是近些年的数据没有公布,大家如果选择这所大学,还是要尽可能了解一下相关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