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4日,由北京教育学院张宾美术特级教师工作室与协同创新项目组主办,北京市房山区教师进修学校、张坊镇张坊中心小学承办的“山间遇美育 柿彩映童心——跨学科融合·校园艺术生态共建展示活动”在房山区张坊镇大峪沟村博士小院举办。
活动围绕“柿子”这一极具张坊地域特色的物产展开,以“柿柿如意”非遗展示、“柿中有趣”课堂展示、现场绘画交流三大板块,构建了一个融艺术、文化、科学、数学、语文、英语、劳动教育于一体的综合实践平台。
在“柿柿如意非遗特色展”中,学生们现场展示了吊炉烧饼制作、柿子面点制作、柿子脱涩、秸秆扎刻、传统石磨等传统技艺。
同时,学生创作的柿子主题地画、黑板报、粉笔画、剪纸、工笔绘画等作品,展现了他们眼中柿子的多彩形态与情感寄托。
“柿中有趣课堂展示”中,课堂搬到了柿子树下,来自多所学校的教师开展围绕以柿子为主题的学科融合课程。
数学课上,王梦蕊、李杰老师带领六年级学生开展《柿届中的数学探秘》,从柿子的形状、数量、分布中寻找几何与统计的奥秘;英语课上,顾杰、翟小晴老师以《Enjoy persimmons in the fall》为题,引导学生用英语描述柿子的生长过程与文化意义;语文课上,张淼老师指导学生撰写观察日记《“柿”目以待》,培养学生细致观察与表达能力;科学课上,郭玉兰老师讲解《柿子脱涩》的原理,结合实验操作,让学生理解植物生理与食品加工的知识。
美术课上,张一帆老师的《秋柿丰收了》、贾孟帅老师的《柿意盎然 绘新意》、苗雨晴老师的《印柿传情》等课程,引导学生用水墨、粉彩、版画等多种艺术形式表现柿子,在创作中感受色彩、形态与情感的融合。
班会课上,田霞老师以《一口柿子甜 爱上我家乡》为主题,引导学生通过分享柿子故事,增强对家乡文化的认同与情感联结。
课堂展示后,多位教育专家对课程做出评价。专家指出,本次活动不仅是对美育课程形式的突破,更是对“五育并举”教育理念的生动实践,是围绕“美术课堂教学与美育转化”这一课题所做出的积极探索与实践回应,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真正让美育回归生活、回归乡土。
在“绘画展示与交流”环节中,专家、教师与学生齐聚写生区,以山间柿树为景,共同执笔描绘秋日柿彩。
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
记者:程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