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陈素萍 纪驭亚 通讯员 吴一洲) 近日,浙江工业大学首次发布“健行工程师”班招生简章。
“健行工程师”班以浙工大富阳、滨江、德清等13个地方研究院联培基地为依托,单列招生指标,面向全国招收300余名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进行“高校+企业+地方”联合培养。
浙江工业大学副校长胡军介绍,在先进制造业融合,集群化和高端化发展趋势下,高校专业研究生培养出现了精准化供给和规模化需求这一新的结构性矛盾。把专硕培养指标直接给到地方研究院的目的,就是探索解决这一矛盾的新路径,即通过实施“产教融合”项目制模式,用约一年时间在浙工大校内完成课程学习,约两年时间在地方研究院实践、科研直至毕业,将研究生培养阵地前移至产业集群和生产一线,实现人才培养供给侧和产业需求侧紧密联动,围绕产业集群建立依托地方研究院的高层次工程人才培养新体系。据了解,这也是浙工大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改革发展的一次新探索。
此前,浙工大的各个地方研究院已历经数年探索。以最早实行“1+2”培养模式的浙工大银湖创新创业研究院为例,从2021年至今,已培养400余名联培研究生。
记者在银湖创新创业研究院看到,浙工大物理学院副教授李德钊团队的研究生教室与企业研发实验室仅一墙之隔,学生在教室研讨文献,企业工程师就在隔壁调试设备。这正是“健行工程师”班所推行的“零距离”接触真实场景培养方式的缩影。“只有让学业跟着产业走,专业围着科技创新转,才能培养解决真问题的人才。”李德钊说。
“健行工程师”班单列招生指标,也意味着浙工大吹响新一轮“1+2”育人机制改革的号角。浙工大研究生院副院长方双喜表示,本学期该校将对“健行工程师”班学生的教育教学、学分及学位认定等进行全面改革。例如,在研究生复试环节,企业导师就将成为考官之一;入学后,学校为“健行工程师”班学生量身打造了科技成果转化方面的创新通识课;未来,“健行工程师”班学生还可以用实践创新成果申请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