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有媒体调查发现,个别公司公开大肆招聘所谓“撰稿”人员,为有需求的群体有偿代写。并声称只要付费就能批量生产假文章、假论文,甚至形成了一条灰色生意链条。
代写“枪手”并非新鲜事。如今,在AI的“加持”下,代写论文的门槛更是陡然降低。有的广告宣称“枪手”一天能写出30篇论文,堪称“高产”;有的能选择智能排版,格式清晰,还附带查重报告。
这类文章、论文代写机构,普遍在互联网平台、社交媒体上招揽生意。随机点开多个产品页面,大都显示“五星”好评。然而,这种机构往往收费标准混乱不明、人员水平参差不齐,别说论文质量了,很可能连正规经营资质都没有,是彻头彻尾的骗局。
论文应当是严肃的学术研究产物,怎能利用AI或他人代写?要知道,AI只是辅助工具,可以在资料检索、语言润色、逻辑梳理等方面提高写作效率,如果直接以其取代独立思考,用AI生成的内容代替原创性成果,就本末倒置了。
叫停论文代写“灰产链条”,势在必行。代写论文的行为违背了社会公序良俗,扰乱了学术生态的健康发展。教育部已明确认定其为“学术不端”行为并严厉打击,对参与购买、代写论文的学生,也会给予开除学籍处分或依法撤销学位。此外,针对越来越多的“AI代写论文”现象,不少高校和高校老师也都表示“零容忍”。
无论如何,“为论文焦头烂额”是正常的学习过程,但也应时刻谨记恪守学术诚信、遵守学术规范,将更多精力和金钱用于提高学术水平和专业能力,而不是“旁门左道”。学术成果是由汗水来浇灌的,如果借助AI,那成果应当由它来获得。通过不正当手段攫取“成果”的人,需要承担的只有相应的法律后果。(中国经济网 臧梦雅)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评论理论频道开放投稿,原创评论、理论文章可发至cepl#ce.cn(#改为@)。详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