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招在即,考研学生要“分心”投简历吗 老师建议保证考研复习不受影响的前提下,有策略地参与秋招 本报记者 邱伊娜
视觉中国供图 |
考研党的刷题时刻 受访者供图 |
本报记者 邱伊娜
秋招在即,考研学生要“分心”投简历吗
老师建议保证考研复习不受影响的前提下,有策略地参与秋招
昨天,2026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的网上报名正式开启。
三个多月以来,杭州大四学生小风为了考研,除了上课,基本每天都保持“朝八晚九”的学习节奏。但国庆节后,他心里多了一丝焦虑。
“十月底会迎来秋招的黄金时刻,但同时也是研究生备考的关键时刻。”前几天,小风完成了考研预报名,他感觉压力陡升,“是否要试水秋招?万一上不了岸,有个offer会安心些。”但秋招节奏紧张,投简历会花去一定的精力,小风陷入摇摆。
想考研又想留条后路,不少备考生纠结陷入两难
小金在一所211大学读本科,他和小风一样完成考研报名后陷入纠结。
“我开始备考的时间比较晚,对上岸没有绝对把握,看着微信群里的招聘消息和朋友圈里同学们的面试分享,心里不免感到焦虑。”小金说,“但真的要投简历,必然要花去一定时间和精力,影响复习。”
社交平台上,很多应届生都和小金有同样的烦恼。有网友问:“想有个工作兜底,但又很想考上研究生,秋招投了几份简历有一个进笔试了,过了的话后面还有好几轮面试,又想进面试又怕后面太耽误时间,怎么办?真的好纠结。”也有网友说,自己本来在备考,想着先找个保底工作,结果后来就直接放弃考研了。
对此,记者采访了浙江理工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网络空间安全学院)的辅导员林国庆,林国庆说:“考研把握不定或考研想法摇摆不定的学生,建议在保证考研复习主体不受影响的前提下,有策略性地参与秋招。”
比如学生可以利用碎片时间,如午、晚饭后时间,有针对性地向目标公司投递简历,避免“海投”,并且有选择性地参加面试(尽量选择线上),如果没办法协调好复习和面试的时间,也要学会选择性的放弃。“明确此时是为了找个‘保底offer’,而不是寻找完美的工作岗位。”林国庆说。
另一位从事过高校辅导员工作的老师表示,有个“保底offer”会大大减轻害怕考研失败的焦虑感,但前提是不能花去太多备考精力。“秋招是投递简历的黄金时期,但不意味着冬季、春季没有企业开展招聘活动。”这位老师建议,学生可以在考研初试后投递简历找工作,作为长时间复习备考生活的调剂,也能为考研结果兜底。
只要目标明确,高校老师建议全力冲刺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陷入焦虑的往往是摇摆不定的学生,坚定的“考研党”和明确的“秋招党”目标明确,反而有相应的计划。
一位考上浙大研究生的过来人小赵告诉记者,她在考研时根本没想过秋招的事情,“关掉手机,屏蔽消息,如果第一年考不上我就再考一年。”
机器人专业的大四男生小刘已经备考一年了,他不打算参与任何招聘活动,“我比较喜欢尽早规划,量力而行,我相信自己能考上。”小刘周围准备考研的同学,大多数以浙大为目标,但他没有盲目跟风,而是根据自身情况选择了另一所985高校,“我一开始准备过浙大要求的科目,学得有点吃力,于是直接更换目标,不然就会因为考上希望不大而焦虑。”
对于考研决心极其坚定非某校不读的学生,林国庆建议在考研冲刺阶段全力备考。
“秋招党”们也有自己的节奏,浙江某高校读工科的男生小征告诉记者,今年8月底开始他就在准备简历和网上申请,“我先把自己本科时期的比赛经历和成绩整理好,做成十几页PPT,同时还要针对不同的岗位进行专业知识的查漏补缺。”除此以外,小征还在余杭区的一家机器人企业实习,朝九晚六,为找工作积攒经验。
“目前我网上投了十几份简历,参加了7次笔试,2次线上面试,每次面试前都要根据岗位需求修改PPT。如果到了秋招关键时期,很可能要频繁请假参加面试,也许还要去外地,基本上会是全身心投入。”小征说,自己同寝室的室友在准备考研,学习时间比自己实习上班时间还要长,“如果边备考边参加秋招,确实比较难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