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方县第六小学的校园里,李晓芳的身影总是很忙碌:清晨守在教室督促早读,课上把数学知识讲得生动有趣,课后帮学生疏导情绪,还忙着带教师团队研课……
从教多年,她以满腔热忱深耕教育一线,在班主任、数学教师、年级组长等多个角色里履职尽责,成为师生信赖、家长认可的教育“多面手”。
毕业班的“暖心护航人”
作为毕业班班主任,李晓芳深知这一年承载着学生们迈向未来的希望,她始终把“责任”二字刻在日常。
新学期伊始,她便组织召开家长会,和家长共同规划“小升初”备考方案,还通过布置班级文化墙营造浓厚氛围,时刻激励着学生们奋进。日常学习中,她对班级的管理松弛有度,从课堂纪律到作业完成,每一项都细致入微,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那些偶尔偷懒、学习态度不端正的学生,她总是耐心劝导,用温暖的话语和坚定的眼神唤醒他们的斗志:“孩子,这关键的一年可不能松懈,老师相信你有无限潜力,咱们一起朝着梦想努力!”
她对学生的关怀细致入微。课上通过课堂表现、作业质量、考试成绩等分析学生知识薄弱点,课后针对性辅导:基础弱的学生,她利用课余时间一对一辅导,从最基本的公式、定理讲起,反复练习,夯实根基;学有余力的学生,则提供拓展性学习资料,鼓励他们挑战更高难度,挖掘潜能。每次模拟考后,她都会开试卷分析会,不仅讲解错题,还引导学生总结答题技巧、调整考试心态。
面对学生的升学焦虑,李晓芳自学心理学知识,化身“心理疏导员”。有学生因压力失眠,她轻声安慰:“别给自己太大压力,尽力而为,你们都是最棒的,老师一直陪着你们。”在她的呵护下,班级班风正、学风浓,学生们满怀信心迎接毕业挑战。
李晓芳在课堂上与学生互动
数学课堂的“趣味魔法师”
在数学课堂上,李晓芳总能把枯燥的数字变得有趣。她以学校“三段五环节”教学模式为抓手,结合学情精心备课,在教学导入环节总是别出心裁。讲解重难点时,善于运用类比、比喻等方法,化难为易,让学生们轻松攻克一个个知识难关。
此外,她还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课堂上常设开放性问题,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在她的引导下,学生们思维活跃,常常在课堂上展开激烈讨论,各抒己见。每堂数学课,她总是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提出多种解决问题的办法,并组织学生们互相分享思路,让大家在交流中拓宽视野,提升数学素养。她常说:“数学不是死记硬背,要敢想、敢试。”
课后,她批改作业从不马虎,错题旁不仅详细标注错误原因,还附上鼓励性评语,激励学生再接再厉。学生有疑问,不管多晚,她都能在网络平台及时答疑。在她的引导下,学生们对数学的兴趣越来越浓,成绩也稳步提升。
团队发展的“得力领航者”
作为六年级数学年级组长,李晓芳一心带好团队。她时刻关注数学教育前沿动态,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各类培训、研讨活动,将最新教学理念、方法带回学校。每周三的教研活动,她带头分析教材重难点,分享教学经验,还鼓励年轻教师大胆提困惑、说想法,让教研氛围越来越浓。
面对考试成绩不理想的班级,她主动调研,与任课教师一起分析原因,查找问题所在。随后组织召开学情分析会,从学生学习态度、方法到教师教学策略、课堂管理等方面进行全面剖析,制定针对性改进措施,并跟踪落实情况。同时,她还收集整理优质课件、习题集等资源,共享给年级组老师,协调各班教学进度,确保教学有序推进。在她的努力下,整个年级的数学成绩稳步提升,学生们对数学学科的兴趣也日益浓厚。
除了学科领航,她还是团建社团负责人和学生主持“摆渡人”。社团里,她通过开展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了解学生兴趣,精心设计活动项目,并以游戏为载体教会学生如何面对伤害和挫折;指导小主持人时,她从发声练习到舞台表现,手把手教学,曾用一个多月帮内向学生克服自卑,让其在“六一”文艺汇演中自信主持。
同事眼中,她是个“热心肠”。新教师入职迷茫,她主动分享教学资料、传授班级管理经验,手把手指导备课、组织课堂;老教师运用信息技术教学遇困难,她帮忙制作课件,毫无保留。
家长心里,她是靠谱的“教育伙伴”。家长会上,她用详实数据、生动案例反馈学生情况;微信群里,无论多晚咨询孩子问题,总能及时收到她的耐心回复与专业建议。孩子叛逆期难管,她上门家访,与家长促膝长谈,协调亲子关系,助力孩子成长。
李晓芳说:“教育就是把每一件小事做好,把每一个孩子教好。”这位扎根校园的教育“多面手”,正用坚守与付出,点亮学生的成长路,也为学校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张永霞
通讯员 李定林
编辑 曹吟秋
二审 常玥玥
三审 黄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