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自律,是从小到大的事
创始人
2025-10-20 04:01:42
0

今天分析一件小事:

孩子总是打小朋友,父母该如何引导。

打小朋友的原因多种多样样,有的是抢别人玩具,别人不给,就上去打人家,有的是想让别人跟自己玩,别人不愿意,就去打人家,还有的孩子连别的小朋友不让他亲亲抱抱,也要去打人家。

娃爱打人,稍明事理的父母当然都会想办法。通常的方式是制止、批评加监督,发现孩子打人,就拦住他、批评他、让他承认错误、让他跟别人道歉,然后大人会格外小心盯着,生怕一错神孩子就故态复萌。还有的的父母会加上惩罚——你打别人,我也打你,看你知道疼不?

但这些法子,其实都不怎么管用。打人的状况一旦出现,就会持续很长时间,有的孩子直到上学后都还没学会“君子动口不动手”。

到底怎么管才有效呢?咱们可以换个角度,想想那些从不打人的孩子,他们为什么不打人。

喜欢打人的小朋友很多,从不打人的小朋友也很多。

大部分不打人的孩子,都不是因为胆小或者父母管的严而不敢打别人,他们是认为有什么问题,可以用“好好说”来解决,打人是不好的方法,所以自己不能打人。很多孩子,甚至连打人的念头都不会有。

“我不打人”,是孩子的一种自律。

不打人的孩子,是自己管住了自己,打人的孩子,缺的也是这种自律,所以才需要大人时刻看着、不停地管。

这听起来好像有点不可思议,还没上幼儿园的孩子,就能有自律?

确实,自律这个词,多数父母在孩子小时候极少关注,他们认为自律是大孩子的事儿,现在多管管孩子,等到孩子大到一定程度了,比如上初中、上高中了,就会慢慢形成自律,就不用大人管了。

其实,如果我们仔细琢磨一下自律到底是什么,就不难明白,自律是从小到大的事,孩子的自律模式,从很小的时候起就能逐渐形成。

所谓自律,就是自己约束自己,细分一下,它包括两种情况:

一是约束自己不做某些事。对有自律的人来说,不做某些事,不是因为别人不许他做,而是因为他明白那些事不能做。

二是要求自己做某些事。对有自律的人来说,做某些事,不是因为别人要求他做,而是因为他明白那些事自己应该做。

如果父母的家庭教育做得到位,孩子再小,也完全能在适当的年龄,知道对那个阶段的他来说,哪些事不能做,哪些事应该做,并且约束好自己。

比如,很多孩子在两三岁时就明白为什么不能打人,即便父母不看着,他也不打人;很多孩子在一到两岁之间,就能明白什么是危险,父母不看着,他也不去动开水、电门等危险东西;还有很多孩子,在一两岁之间,就能明白为什么不能乱扔垃圾,父母不指挥,自己也知道把垃圾丢进垃圾桶,而不是随手扔在地上。

当然,孩子肯定不会无师自通地“明白”这些事,那些“为什么”,都来自父母耐心、细致、有效的解说。

就比如“为什么不打人”,更有效的解说是:

不能打人,不是因为爸爸妈妈不许你打人,而是因为打人是处理事情的坏方法,是侵犯别人,不但不能让小朋友更愿意跟你一起玩、更愿意跟你分享玩具,还会让大家都不欢迎你、一见你就想躲开。

孩子明白了这个道理,自然会在每次想打小朋友时,都想一下自己能不能这么做,也想一下后果,然后理性地约束住自己,这就形成了“不打人”的自律。

如果孩子没有得到有效的解说,就会认为不能打人是因为父母“不许打人”,那么她的表现很可能就是:你看着我,我就不打,我不看着我,我就打。

这叫“他律”,很多在打人的事上“屡教不改”的孩子,都是这样,在其他事上总需要父母靠“不许”来约束的孩子,也是这样。

总对孩子说“不许这样”“必须那样”的父母,管教孩子上会很严肃很认真,也绝对不想把孩子教坏,但恰恰常常忽略“耐心细致地给出有效解说”这个关键环节:不许,到底是为什么不许?必须,又到底为什必须呢?

不在“为什么”上帮孩子建立明确的认知,并且引导孩子自觉认同,很多事就只能一直靠“不许”“必须”来管,这样会一路错过很多帮孩子形成自律的机会。

一位妈妈问我,四岁的孩子老打小朋友,大人能不能打她,我说不能,那位妈妈又问,“那孩子做危险的事,比如碰开水、摸电门,也不能打吗?”两岁的孩子就能明白的碰开水、摸电门危险,到孩子四岁了,还得靠打来管,那得打多少回、打到什么时候是个头儿呢?

所以,帮孩子明白“为什么”,比告诉他各种“不许”“必须”重要得多。

明白自律是从小到大的事、孩子的自律如何逐渐形成,我们就可以找到提升家庭教育品质的的一条重要路径:

从不停跟孩子说各种“不许”“必须”,转向耐心地为孩子解释清楚为什么某件事不能做、为什么有些事需要做。

父母在每一件小事上都引导孩子明白并认同“为什么我不能做”或者“为什么我应该做”,孩子就会在越来越多的事情上形成自律。

从小就能形成有必要的自律,那么他成长过程中不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也都可以顺理成章地导入自律模式。

父母找这条路径,就可以避免家庭教育中两种最让人烦恼的状况:

一是在孩子小时候整天都得看着孩子的一举一动,不停制止他或者要求他;二是在孩子长大一点之后,一边不停监督,一边批评孩子在各种事情上的不自觉、不自律。

事实上,如果孩子三岁时不能在必要的事情上形成自律,那么到十三岁时,也未必能形成那个年龄该有的自律。

真心爸妈精选0-16岁全学科书单和20多个主题书单

真心爸妈(徐智明 / 高志宏)

孩子向前,父母退后

著有《育儿基本1、2》、《阅读手册(上、下)》。以“让孩子自主、与孩子合作、让孩子满足”三理念打造家庭教育底层逻辑;以“全学科自主阅读”成就孩子学习力。北大本科,中传硕博,两孩父母,现居北京。

相关内容

最新资讯

无锡英国留学机构排名哪家口碑 选择一家靠谱的英国留学中介是许多无锡学生和家长关注的重点。留学申请过程复杂,中介的服务质量、专业度和...
香港身份+教育红利:2025最... 香港身份子女教育优势有哪些?香港户口办理和升学规划一步到位! 随着教育竞争的日益激烈,越来越多的内地...
血与火中,90岁总统呐喊“让我... ·当地时间2025年9月25日,巴勒斯坦总统马哈茂德·阿巴斯通过视频连线的方式在第八十届联合国大会一...
“美方将对中国提三大问题”,中... 10月20日,外交部发言人郭嘉昆主持例行记者会。有记者问,中美即将重返谈判桌。据最新报道,美方将稀土...
上海新加坡留学中介公司排名 上海新加坡留学中介公司排名 对于计划前往新加坡留学的上海学生而言,选择一家靠谱的留学中介至关重要 ...
国际调解院正式成立 2025年10月20日,国际调解院开业仪式在香港举行。30余个国际调解院公约缔约国和签署国以及香港特...
心理科技·前沿观察|AI如何改... 夜深人静时,哪怕成绩优异的学生,也可能在焦虑中辗转难眠;办公桌前,一行行代码或报告,常常让人感到透不...
DeepSeek团队开源OCR... IT之家 10 月 20 日消息,今天上午,DeepSeek-AI 团队发布《DeepSeek-OC...
卢浮宫博物馆宣布20日继续闭馆 △卢浮宫博物馆(资料图) 法国卢浮宫博物馆10月20日宣布,当日将继续闭馆。 位于法国首都巴黎的卢浮...
研趣公考面试宝典:结构化面试答... 在公务员考试的结构化面试中,考生不仅要具备清晰的答题思路,还需展现良好的礼仪素养。研趣公考掌握科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