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和一位初中班主任聊天,她的一句话让我印象深刻:“初中老师最怕遇到的,不是成绩差的孩子,而是那些已经被‘榨干’了学习兴趣的学生。他们才十几岁,却已经对学习感到厌倦和疲惫。”
这话像一记重锤,敲在了我的心上。
我的儿子今年初二,正是那个被“榨干”了学习兴趣的孩子。回想他的小学六年,我们奉行“快乐教育”,几乎没给他报任何学科类辅导班,作业写完就行,从不加量。那时的他活泼开朗,成绩中上,我们一直以为这样的放养方式是对的。
然而,初一的第一个月,现实就给了我们一记响亮的耳光。
科目从3门猛增到7门,每天作业量是小学的三倍不止。孩子从晚上8点开始写作业,常常要写到11点多。最要命的是,他不是拖拉,而是真的跟不上——数学思维训练不够,题目稍一变化就不会;语文阅读速度慢,考试时作文都来不及写完;英语单词量积累不足,阅读理解像在看天书。
曾经那个乐观自信的孩子,变得焦虑、自卑,甚至开始厌学。每天晚上,我看着他在书桌前疲惫的身影,心如刀割。一句“我为什么要学习”的反问,让我无言以对。
这不是我一个人的故事。在初中家长群里,这样的案例比比皆是。小学放养的快乐,到了初中,变成了无法弥补的差距。
为什么初中会成为小学放养孩子的“滑铁卢”?
初中学习的内容、节奏和要求都发生了质的变化:
而这些能力,恰恰需要在小学阶段循序渐进地培养。
小学阶段,我们真正该培养孩子的是什么?
经过一年多的痛苦调整和反思,我明白了小学阶段最重要的不是分数,而是培养孩子的学习习惯和能力:
一、阅读习惯是学习的基石
小学阶段每天保证30-60分钟的课外阅读,不仅提升理解速度,更拓宽知识面。初中史地生政的学习,很大程度上依靠的是平时的知识积累。
二、时间管理能力决定学习效率
帮助孩子建立规律作息,学会规划自己的时间,什么时间做什么事,避免初中后作业一多就自乱阵脚。
三、专注力是需要培养的核心竞争力
远离无休止的电子产品干扰,培养孩子在一段时间内专注于一件事的能力。这是初中高效学习的前提。
四、不怕困难的学习态度
当孩子遇到难题时,不要急于给答案,而是引导他思考解题思路,培养他面对困难不退缩的品质。
放养不等于放任,快乐教育不等于不教育。
我曾经的错误理解是,放养就是完全尊重孩子的天性,不给他任何压力。但现在我明白了,真正的放养,放的是思维,养的是习惯;真正的快乐教育,不是不教育,而是让孩子在获得成就感中感受真正的快乐。
在孩子小学六年级那年,我们本可以做些什么:培养他的阅读习惯,适当进行思维训练,帮助他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但我们没有。
如今,我和孩子正在艰难地补课,不只是补知识,更是补习惯,补信心。这个过程比在小学阶段培养要困难十倍。
亲爱的家长们,如果您的孩子还在小学阶段,请接受我这个过来人的忠告:放眼孩子的整个学习生涯,小学六年是培养孩子学习习惯和能力的黄金期,这时期的投入,将在初中获得丰厚的回报。
不要让今天的“放养”,成为明天无法弥补的差距。教育的时机一旦错过,可能要用加倍的努力才能勉强追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