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老同事聚会,李姐吐槽她儿子:
“买笔要买同学喜欢的颜色,周末去哪玩也得听同学的,连报什么社团也要看同学的意思!你们说,我儿子怎么就这么没主见呢?”
她这一说,旁边的张姐也叹了口气:“我家丫头也是,啥事都听同学的,我说她吧,她还说这样挺好!”
啥事都听同学的,问他啥他都说“随便”!咱们家长看着都替他委屈,又恨铁不成钢。
其实孩子不是“没主见”,而是不具备有主见的能力。
你可能想不到,对孩子来说,“听同学的”是在学校成本最低的生存方式。
?跟着大家选,错了不用自己背锅;
?跟着大家玩,就不会被排除在圈子之外;
?让朋友做决定,就能维系好同学关系。
他也许并不是没有想法,只是害怕承担“独树一帜”的代价。
从心理学角度来看,青少年时期孩子对归属感的需求,远远超过了成就感需求。
所以,咱也不用替孩子委屈,只要他觉得舒服,只要不违反原则,有时候听同学的也不一定就不好。
当然,无论哪个年龄段的孩子,总会有一些是有主见的。
同学们都爱听他的,有啥事都来找他想办法,他做的决定还总是很正确,同学们就越来越爱跟随他。
这样的孩子,未来成人之后通常会是领导者,他们的眼光更长远,做出的决定更靠谱,身边也会有一群拥护者。
我们当然都想要培养出这样的孩子,因为没主见的孩子,现在可能没什么,未来却令人担忧。
像我们老领导家的儿子就是,从小就很随和,啥事都听父母的、听同学的,一开始老领导也没觉得有什么不好。
可孩子参加工作之后,她就感觉不对劲了:儿子在单位从不主动表现自己,好几次自己的功劳都被同事抢走了,他也不着急。
还有几次跟着同事一起炒股,输得房租都交不起,也不敢跟父母说。
老领导后悔啊:“小时候不知道培养他的主见,现在独立了,突然让他自己做主,他做的决定80%都是错误的!”
孩子小时候随大流、听同学的,可能真的影响不大,但未来他终有一天需要独立,他需要能做出自己的判断和决定。
当那一天到来时,孩子是否具备“做出正确决定”的能力呢?
所以即使孩子需要融入班集体,需要跟同学搞好关系,咱们也不能忽视了对于他“主见”的培养。
毕竟好朋友不能罩他一辈子,人家的选择也不一定都适合咱家孩子。
如果你也想让孩子更有主见,下面3个方法可以用起来!
今天午饭吃什么?周末去哪里玩?明天要不要穿秋裤?
只要不涉及原则问题,就让孩子自己选择、自己决定,当然他也会同时承担这一决定所带来的结果。
像我家Coco每年秋季变天,都不愿意穿秋裤,我就听他的,毕竟孩子确实也比我火力壮。
但有几次冻感冒了之后,他就学乖了,天一冷就知道要加衣服了!
告诉孩子:“感冒了没关系,咱们好好吃药,多休息,下次穿不穿秋裤,选权还在你手里。”
让孩子明白:搞砸了没关系的,天塌不下来。
这样他才敢继续尝试自己的想法。
通过玩游戏,让孩子锻炼决策能力,试错成本就更低了,最多就是输掉一场游戏,马上就可以从头再来、再杀一盘!
像咱们传统的跳棋、军棋、象棋都是有策略性的游戏,孩子都需要自己决定取胜策略,并一步步调整执行,最后拿到一个结果。
对于没有主见,不敢自己做决定的孩子,策略性桌游真是太适合了,输赢都没关系,大不了输了再来一局。
在不断尝试中,孩子会越来越相信自己的判断,对自己也会更有信心。
在桌游上获得了自信,在现实生活中,孩子才敢去做真实的决定。
如果孩子在家说:“妈妈,你说的不对!”
你可别批评他,哪怕他的观点稚嫩,你也要立刻肯定他:“你有自己的思考,这太棒了!把你的想法说来听听?”
只有在家能自由发表自己意见的孩子,他在学校才敢于说出自己的想法,因为家长永远是孩子的底气!
让“反对”成为光荣,孩子才能越来越有主见!
最后蓁蓁想说:一个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知道如何做才能实现目标的孩子,未来才能在风浪中独自掌舵,活成自己想要的样子。
你说对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