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市、区文件精神,10月16日,一场聚焦人工智能+创新思维的育人系列行动在北京市玉渊潭中学举行。活动通过集中会议与课程观摩两个阶段,展示了玉渊潭中学在人工智能教育与创新思维培养的实践探索。
在探索中,玉渊潭中学的育人行动实现了三个独特创新:一是系列基地启动。国家技术创新方法与实施工具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青少年教育与集训基地授予玉渊潭中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基地”与“创新方法示范校”,同时学校“渊博人工智能学院”揭牌。二是全国率先开展。全国第一所国家创新方法中心青少年教育基地启动。三是突出思维培养。玉渊潭中学示范基地将率先以创新思维、创新方法、发明全路径培养,全面推进创新人才的深度培养。
第一
阶段
集中会议 凝聚育人共识
实践经验分享:
从理念到落地的校本探索
玉渊潭中学执行校长马耀国以“人工智能+创新思维的育人系列行动”为题,从育人行动背景——“玉”见未来1.0时代、育人行动进阶——“玉”见未来2.0时代,两个维度做了主旨报告。
马耀国以学校的办学理念和课程理念为切入点,沿着课程理念-课程建构-课程实施-课程成果的逻辑分享了学校人工智能、创新思维育人的总体设计。“人工智能通识课程体系”和“创新思维课程体系”是“渊博课程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学校课程持续生长,其中,“人工智能通识课程体系”由“技能+竞赛”转向“课程+思维培养”,构建覆盖初一到高三的AI通识课程群;“创新思维课程体系”由原来的“学科+创新”转向“思维+方法+创新”,开发创新思维贯通式培养课程体系。课程持续生长为玉渊潭中学育人行动提供“落地支撑”,推动“玉”见未来由1.0时代迈入2.0时代。
专家引领:
构建专业化课程支撑体系
探索区校特色拓展课程是构建多层次人工智能教育课程体系重要方面。科大讯飞高级人工智能总监刘朝辉从“分层递进的课程体系、AI+学科X的范式创新、以真实场景作为整体实践导向、倡导的技术向善理念、课程具有可复制性”五个方面肯定了玉渊潭中学在人工智能通识课领域的探索,还从两个维度提出了优化建议。
创新思维专家赵磊从创新思维和创新方法的重要性展开论述。玉渊潭中学作为推广创新方法的全国第一校,未来要持续深化实践,力争打造创新人才培养样板,助力青少年核心素养提升。
基地揭牌:
打造育人长效机制
在全场见证下,国家创新方法中心青少年教育基地主任、创新思维专家赵磊与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校长助理钟建业共同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基地”揭牌,玉渊潭中学书记赵杰志、执行校长马耀国、副校长李红与羊坊店学区主任郭萍同步为“创新方法示范校”揭牌,这也是国家创新方法中心青少年教育基地启动的全国第一所学校(001),拟计划以玉渊潭中学为缘起形成特色,树立示范,推向全国。玉渊潭中学示范基地将率先以创新思维、创新方法、发明全路径培养,全面推进创新人才的深度培养。
中护航芳草教育集团总校长高俊英与刘朝辉共同为“渊博人工智能创新学院”揭牌。锚定未来教育发展方向,基地的落地,为人工智能教育、创新思维培养提供了实体化支撑。
第二
阶段
课程观摩 展现实践育人成效
集中会议后,六个平行分会场同步开展课程观摩活动,全面展示“人工智能+创新思维”在不同领域的教学实践,AI与创新思维 “照进” 真实课堂。
渊博天工课堂上,学生团队协作完成“智能台灯”的设计与制造,从材料制作、电路搭建到传感器调试,全程体验“想法-设计-原型-迭代”的创新流程。
渊博编程课上,教师引导学生用创意与代码融合,在代码逻辑中融入文学创作与美术设计,实现技术思维与人文素养的协同发展。
渊博航空课堂气氛尤为热烈,模拟飞行竞速项目更是让学生在虚拟驾驶中理解空气动力学原理。
无人机障碍飞行展示了学生对空间定位、路径规划的精准控制,球形无人机对抗赛则考验团队策略与临场应变能力。
渊博创新发明课则聚焦“定义问题——精准定义是创新的起点”,学生通过“用户画像”“痛点分析”等工具,将“校园饮水不便”转化为具体的创新课题,展现了从生活观察到问题解决的思维跃迁。
此外,与会嘉宾还参观了数字蘑菇工厂课程。学校生物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周有祥做课程介绍。
观摩结束后,北京大学国培校长团成员发表感言——
观摩完六个平行分会场的课程展示,我最大的感受是“惊喜”——原本抽象的“人工智能”与“创新思维”,竟能以如此鲜活的方式走进真实课堂,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既掌握了技术工具,又激活了创新本能。
编程课堂的呈现同样亮眼,代码不再是冰冷的字符,而是与创作、设计结合的“创作载体”,学生在编写程序时兼顾故事逻辑与视觉美感,自然实现了技术思维与人文素养的协同;航空课堂的热烈气氛更是感染力十足,无人机障碍飞行考验精准控制,模拟竞速让空气动力学原理变得可感知,球形无人机对抗赛则直接将团队策略与临场应变能力拉满,每个学生都全情投入。
最触动我的是渊博创新发明课,课堂没有停留在“教方法”“讲套路”,而是从“定义问题”切入,把模糊感受,转化为具体的创新课题。这个过程让我真切看到,创新不是“凭空想”,而是从生活观察到问题拆解的思维跃迁。
整场观摩下来,我深刻感受到,好的“人工智能+创新”教育,不是把技术当“噱头”,而是让技术成为学生探索世界、表达想法的工具;不是把创新当“口号”,而是让创新成为学生动手实践、解决问题的“思维内核”。这样的课堂,真正做到了让技术服务于成长,让思维在实践中闪光。
•
✦
✦
•
本次“人工智能+创新思维育人系列行动” 的举办,搭建了理念交流与实践展示的平台。从课程体系设计到专家资源整合,从基地建设到课堂实践,学校在教育创新领域迈出了实质性步伐。
本次活动由北京市玉渊潭中学、国内顶尖AI与思维创新专家团队共同主办,玉渊潭中学副校长李红主持。国家创新方法中心青少年教育基地主任、全国思维创新专家赵磊,科大讯飞高级人工智能总监刘朝辉、羊坊店学区主任郭萍、羊坊店学区副主任凌丽珍、紫竹院学区副主任范晓静、海淀进修学校校长助理钟建业、中护航芳草教育集团总校长高俊英、国家创新方法中心青少年基地战略合作顾问孟妍、延庆二中校长程来继、玉渊潭中学书记赵杰志、玉渊潭中学执行校长马耀国出席了本次活动。羊坊店学区及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教育集团的干部老师、北京大学国培项目100名骨干校长共同参与了本次活动。内蒙古科右前旗二中、北京门头沟区军庄中学、延庆二中、通州区小务中学的同仁们在线上同步参会。
活动背景:以教育创新回应时代命题
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人类社会正在步入智能时代。国家将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协同融合发展置于战略高度。《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提出“着力加强创新能力培养,面向中小学生实施科学素养培育‘沃土计划’;在战略急需和新兴领域,探索国家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新模式”,为教育领域的创新人才培养指明了方向。 创新素养是创新人才的核心能力基础与必备素质内核。创新思维是创新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学科思维培养不同,创新思维培养需主动“破界”成长。北京市玉渊潭中学基于此构建创新思维贯通式培养课程体系,以创新思维培养为核心主线,采用项目式学习作为关键实施路径,形成“创新思维启蒙—创新思维深化—创新思维落地”的纵向贯通培养闭环;同时融入跨学科科创实践要素,通过系统化设计,实现学生创新核心素养的阶梯式培育与强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