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则关于上海、成都试点中小学长学制贯通培养的消息在教育圈刷屏。不少自媒体直接打出“取消中考”的标题,引发家长热议。真相究竟如何?
10月20日,上海市教委发布《上海市普通高中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明确提出将试点长学制贯通培养模式,支持优质高中向下延伸、优质初中向上延伸办学,推动建设一批高质量一贯制学校。
几乎同时,成都也迎来多所“小初高”十二年贯通式学校和“初高”六年贯通式学校。当地教育局表示,这是有序推进中考改革的尝试,自2025年起探索开展贯通式培养改革试点。
简单来说,就是在不调整现行学制基础上,探索小学、初中、高中十二年一贯制或初高中六年一贯制人才培养模式。
核心特点是:打破学段壁垒,实现课程体系、教学资源、师资力量等方面的有效衔接和贯通培养。
试点学校的招生方式很明确:
进入贯通式学校的学生,可以免除“小升初”和中考,直接升学。但如果中途想退出,也可以直接申请。
面对自媒体的过度解读,两地教育部门紧急澄清:
上海市教委明确表示:长周期贯通培养的实质是对课程进行统一设计,实现资源的贯通使用,并非取消中考。
成都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强调:当前推行的贯通培养试点是一项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探索,不影响全市中考制度的正常实施。
这项试点改革的真正意义何在?
打破教育碎片化:现行教育体系如同一个个隔间,每个学段各自为政,导致课程重复、资源浪费。贯通培养旨在打通这些壁垒,让学生成长更加顺畅。
减轻考试压力:避免“小升初”、中考等阶段性考试带来的过度焦虑,让教育回归育人本质。
因材施教:学生可以在更长的周期内规划学习,学校也能更系统地设计培养方案。
消息一出,家长们议论纷纷:
“终于不用陪孩子经历小升初的折磨了!”
“中考压力太大了,孩子每天都睡不够6小时。”
“这是要回到以前一贯制学校的模式吗?”
“摇号入学,会不会造成新的教育不公平?”
“教学质量如何保证?有没有退出机制?”
教育变革牵动着每一个家庭的神经。沪蓉两地的试点,无疑是对未来教育模式的有益探索。
重要的是,家长们应该保持理性,勿信谣、传谣,一切教育政策以官方发布为准。
这场改革是否会成为未来教育的主流模式?其他城市是否会跟进?让我们拭目以待。
毕竟,教育的初心始终不变: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健康快乐地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