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海洋大学全体师生回信强调:“努力培养更多胸怀蓝色梦想、堪当时代重任的优秀海洋人才,为建设教育强国、海洋强国作出更大贡献。”我们要重温回信精神,将海洋教育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教学,引导学生关心海洋、认识海洋,强化维护海洋权益、建设海洋强国的使命担当。
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教学中融入海洋教育,是顺应时代发展、服务国家战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然要求。
服务海洋强国战略的现实需要。海洋强国建设既需要硬实力支撑,也需要全民海洋意识的觉醒和认同。将海洋教育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教学,能够引导学生胸怀蓝色梦想、树立强国有我的远大志向,为推进海洋强国战略筑牢思想根基、厚植人才沃土、汇聚实践力量。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海洋教育不仅能够培养学生对海洋的科学认知,而且能够增强他们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建设海洋强国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将海洋教育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教学,能够让海洋教育与学生认知发展同步,贯穿学生成长全过程,实现培养连贯性。
海洋安全、海洋经济、海洋文化是海洋教育的重要内容,要实现三者与思政教育目标的深度耦合,让学生在认识海洋中厚植家国情怀、涵养文化自信、树立战略思维。
遵循认知由浅入深、情感由表及里、能力由低到高的规律,将海洋安全意识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教学,根据学段特点,从具象感知逐步上升到战略思辨,强化底线思维,培育家国情怀,树立维护海洋安全的责任意识。
遵循“感知—理解—实践”逻辑,将海洋经济相关内容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教学,通过梯度化内容设计,构建海洋经济认知体系,让学生从感知海洋经济到理解海洋价值,最终成长为参与海洋实践的时代新人。
立足“文化传承—价值认同—实践创新”育人逻辑,将海洋文化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教学,注重挖掘、梳理、研究和阐释海洋文化,讲好海洋故事,全方位、多角度、递进式呈现海洋文化中包含的开放、创新、和平、包容等特质,引导学生真正学好用好海洋文化,让海洋文化从知识符号转化为精神养分,以增强文化自信自强。
通过协同化推进、差异化施策、精准化突破,从课程内容、师资队伍、评价体系入手,完善海洋教育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教学路径。
构建分学段衔接的课程内容。将海洋教育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教学,要根据学生认知规律,构建目标分层、内容衔接、方法适配的育人体系。小学阶段侧重海洋情感启蒙,通过绘本、动画、海洋生物科普等,培养学生对海洋的亲近感和好奇心;中学阶段侧重海洋认知深化,结合学科知识,强化学生海洋安全意识;大学阶段侧重海洋思辨和责任担当,引导学生关注和探讨海洋权益维护、海洋生态保护等现实问题,培养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
打造跨学科协作的师资队伍。构建思政课主导、多学科协同、跨学段联动的教师协作共同体,发挥各学科优势,打破学段与学科边界,实现海洋教育的连贯性和全面性。要跨学科融合,以思政课教师为核心,吸纳各学科教师,组建海洋教育思政教研中心;要跨学段衔接,按学段划分教研组,共同制定评价目标的梯度标准;要邀请海洋领域研究员、非遗传承人等担任实践导师,参与评价工具开发和学生成果评审。
完善全学段一体化评价体系。以海洋教育的连续性为核心,强调跨学段目标衔接、指标递进和数据互通,同时借助云平台实现评价数据跨学段流转,反馈结果直接服务于各学段教学改进。完善全学段评价体系,既精准衡量不同学段学生的海洋素养水平,又通过数据联动、反馈调整,持续优化各学段教学,培养更多具有深厚海洋情怀和卓越海洋能力的时代新人。
(作者单位:中国海洋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中国教育报》2025年10月23日 第05版
作者:毕凤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