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代育儿语境中,我们总想为孩子扫清一切障碍,打造一个“安全”的温室。但真正的强大,不是在顺境中绽放,而是在逆境中反弹。让孩子拥有“反脆弱”的内心,不是在受伤后恢复原状,而是像肌肉一样,在每次挑战后变得更强壮。
第一步,是允许并接纳失败。 很多孩子承受不了失败,根源在于父母对失败的态度。当孩子考试考砸、比赛失利时,如果我们首先表现出失望、责备或急于帮他找借口,孩子就会认为失败是可怕的、不可接受的。相反,我们应该平静地接纳结果,并引导孩子关注过程:“这次没成功,你感觉怎么样?但我们之前努力的过程非常有价值,你从中学到了什么?” 将失败正常化,视为学习的一部分,而非人生的污点。
第二步,培养解决问题的思维,而非直接给出答案。 当孩子遇到困难向你求助时,不要立刻充当“救火队员”。试着用提问的方式引导他自己思考:“你觉得有哪些办法可以试试?”“如果这个办法不行,我们的备选方案是什么?” 这个过程,就是在锻炼他的心理肌肉,让他相信自己是有能力面对和解决困境的,从而建立起强大的自我效能感。
第三步,有意识地设置“安全区”内的挑战。 根据孩子的能力,适当给他一些略有难度、但跳一跳能够得着的任务。比如,让他独自去小区门口的超市买瓶酱油,鼓励他主动去向服务员要一张纸巾,或者负责策划一次家庭周末活动。这些小小的冒险和挑战,能让孩子在成功的体验中积累信心,也在受挫时学会如何调整心态。
一个“反脆弱”的孩子,内心拥有的是弹性、是韧性。他不会因为一次批评而崩溃,不会因为一个朋友离去而认为世界黑暗,他会在压力、不确定性中成长得更为强大。为孩子打造一颗“反脆弱”的强大内心,是我们能给他的,比任何物质财富都更为珍贵的礼物。